莱绅通灵沈东军丨定位,量子时代的思维模式

标签:
时尚珠宝 |
分类: 时尚 |
一对夫妻带着上小学的孩子在街心公园玩,看见一个乞丐,父亲对孩子说,你如果不努力学习,未来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孩子的妈妈却对孩子说,你如果好好学习,未来就可以帮助他们。爸爸和妈妈不同的话,代表着他们内心对孩子未来不同的定位
可是定位却说你找错方向了。作者认为,竞争的终极战场不在产品,也不在服务,而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智里面。也就是说,对营销方案而言,你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如何让消费者能记住你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进一步而言,定位理论认为产品本质的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在目标用户心智中形成的那个真相。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口号你记住了,“有点甜”这个定位让农夫山泉在众多矿泉水中脱颖而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农夫山泉真的更甜吗?未必,农夫山泉其实就是找到能够让消费者记住的价值点。所以,定位的定义就是在潜在用户的心智中占领一个有价值的位置。换句话说,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潜在客户要做的事。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广告营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用户的心智空间却极其有限的这种矛盾冲突中,如何撬开用户的心智,把自己的品牌挤到用户心智中。
不过在我心里,所谓文员、助理、行政管理这些岗位,如果做不好,很容易变成“打杂”的岗位,未来发展堪忧。但是每个企业,每个部门也都需要文员、助理。在莱绅通灵,为了帮助这些文员、助理、行政管理人员提升管理能力,让他们能进入管理专业轨道,我把公司大部分文员、助理岗位进行重新定位,将这个岗位命名为“部门模型官”。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效率,而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型,或者说流程执行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原因。如果把流程、模型比作汽车,那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造车,中级管理人员可以修车,而普通管理人员是要会驾驶汽车。
“部门模型官”的绩效里有相当比重的部门流程管理KPI,他们协助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执行流程、优化流程。因为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主要工作是开展业务,对工作流程、工作模型容易忽视,有了专门的模型官,就如给出去办事的人配备了一个司机,让办事的人专心办事。模型官在服务部门业务流程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管理知识,也逐步理解了专业知识,为他们未来跨入专业领域打下基础。当岗位被重新定位后,对员工而言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意义都随之而改变,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样的岗位,不同的定位可以焕发出神奇的效果。我家的保姆为我服务了很多年,有一天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如果你哪天不想在我家干了,你出去找工作时,就把家政员改为【生活顾问师】。你在我家不是做的保姆,而是生活顾问师,生活顾问师不仅高大上,收入一定也高很多。”
只有在金融市场上运用量子思维去分析问题,给金融产品重新定位,才有可能获得收益。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量子思维的践行者,他们相信市场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同时相信每一个人(量子位)的参与性,如果聚集在一起会形成巨大的能量波,形成一个量子场,对市场走向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旗下经营的五个对冲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是高风险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索罗斯为之取名"量子",是源于索罗斯所赞赏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定理”。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反身性”。也就是说,人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从而让趋势延续直到不可收拾的程度,然后崩溃。这个“反身性”就是量子思维,就是个人(量子位)的能量波,像激光里面的光子一样向一个方向运动,最终会冲击整个市场。例如:平静的市场里,突然有一个“量子位”发出了一个声音,市场会涨到8000点以上,刚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终究会有少数人会相信的,随着更多“量子位”加入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些刚开始不相信的“量子位”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最终故事变成了真实,一种荒诞、离谱而极端的真实,就是因为参与者的增多改变了市场本身。当1000个人讲1+1=3的时候,可能真的 1+1就等于3了,甚至等于4、等于40、400!反正不再等于2了!当然,反身性本身是对市场的扭曲,这种扭曲最终会被市场校正,只是以一种惨烈且极端的方式、耗费更长的时间而已。索罗斯就是在利用反身性的发展过程获取暴利,而巴菲特则利用反身性造成的极端去买进被严重低估的价值,卖出被严重高估的泡沫。前者利用趋势赚钱,后者则逆着趋势去寻找赚钱的机会。
而巴菲特运用的手法正好相反,寻找那些本该有适当定位,而市场对它们“矮化定位”的金融产品进行大额投资,等到市场对这些金融产品有正确定位,甚至开始“拔高定位”时售出获利。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并不是独立运行的,而是动荡不定和混乱无序的。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偏见及心理因素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以致于最终的发展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成功的投资秘诀就是要具备能够预见到普遍预期心理的超凡能力,即预见到大众的预期以及大众将要采取的行动,然后自己可先人一步,走在曲线的前面。成功者就是利用大众对股票定位的变化,预测到变化的趋势,在定位达成,即股票见顶和见底前售出。定位思维不同于牛顿力经典力学的确定论思想,它更符合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思想。无论是文章开头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定位,还是我对保姆的定位,还是文员、助理和模型官的区别,都可以看到量子力学里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的影子。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每个人都是那个笼子里的猫,同时拥有生和死的叠加态。而两位世界最顶级投资大师所深谙的“反身性”,恰恰符合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原理”,既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构成事物的整体,观察者本身在影响着事物的变化。就如看风景的人自己也构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定位,品牌的第一性原理
每当有年轻人让我向他们推荐书时,我会问他们想看哪类书,如果是管理方面,我会推荐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果是营销和品牌方面的,我会推荐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合著的《定位》。《定位》就是一本这样经典中的经典,定位理论可以说是品牌管理的“第一性原理”,是一切品牌工作的起点和终点。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他们不仅可以穿越时空,还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性质,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指导意义。《定位》首次出版于1981年,最早是关于品牌广告定位的理论,后来定位理论逐步影响到品牌战略,企业战略等方面。狭义的“品牌定位”,贯穿在品牌管理的所有方面,如品牌战略、产品开发、品牌包装、品牌传播、品牌销售等。而作为广义的“定位思想”,它应用的场景非常广阔,如企业定位、人生定位、职场定位、部门定位、职能定位、关系定位、传播定位等等。在我看来,定位思维是管理界“世界观”级别的管理思想,它可以应用在管理的方方面面,因为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果和效率,而定位思想是提升效果达成可能性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思想和工具。定位思想的内核是聚焦,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向“控制能力”。对外表现在传播的“杀伤力”,对内表现在资源的聚合力。
定位,攻占消费者的心智
可是定位却说你找错方向了。作者认为,竞争的终极战场不在产品,也不在服务,而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智里面。也就是说,对营销方案而言,你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如何让消费者能记住你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进一步而言,定位理论认为产品本质的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在目标用户心智中形成的那个真相。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口号你记住了,“有点甜”这个定位让农夫山泉在众多矿泉水中脱颖而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农夫山泉真的更甜吗?未必,农夫山泉其实就是找到能够让消费者记住的价值点。所以,定位的定义就是在潜在用户的心智中占领一个有价值的位置。换句话说,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潜在客户要做的事。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广告营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用户的心智空间却极其有限的这种矛盾冲突中,如何撬开用户的心智,把自己的品牌挤到用户心智中。
做保姆还是生活顾问师?
不过在我心里,所谓文员、助理、行政管理这些岗位,如果做不好,很容易变成“打杂”的岗位,未来发展堪忧。但是每个企业,每个部门也都需要文员、助理。在莱绅通灵,为了帮助这些文员、助理、行政管理人员提升管理能力,让他们能进入管理专业轨道,我把公司大部分文员、助理岗位进行重新定位,将这个岗位命名为“部门模型官”。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效率,而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型,或者说流程执行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原因。如果把流程、模型比作汽车,那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造车,中级管理人员可以修车,而普通管理人员是要会驾驶汽车。
“部门模型官”的绩效里有相当比重的部门流程管理KPI,他们协助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执行流程、优化流程。因为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主要工作是开展业务,对工作流程、工作模型容易忽视,有了专门的模型官,就如给出去办事的人配备了一个司机,让办事的人专心办事。模型官在服务部门业务流程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管理知识,也逐步理解了专业知识,为他们未来跨入专业领域打下基础。当岗位被重新定位后,对员工而言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意义都随之而改变,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样的岗位,不同的定位可以焕发出神奇的效果。我家的保姆为我服务了很多年,有一天我开玩笑地对她说:“如果你哪天不想在我家干了,你出去找工作时,就把家政员改为【生活顾问师】。你在我家不是做的保姆,而是生活顾问师,生活顾问师不仅高大上,收入一定也高很多。”
定位,点石成金的魔法术
只有在金融市场上运用量子思维去分析问题,给金融产品重新定位,才有可能获得收益。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量子思维的践行者,他们相信市场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同时相信每一个人(量子位)的参与性,如果聚集在一起会形成巨大的能量波,形成一个量子场,对市场走向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量子基金是全球著名的大规模对冲基金,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旗下经营的五个对冲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是高风险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索罗斯为之取名"量子",是源于索罗斯所赞赏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定理”。索罗斯认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证券市场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反身性”。也就是说,人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从而让趋势延续直到不可收拾的程度,然后崩溃。这个“反身性”就是量子思维,就是个人(量子位)的能量波,像激光里面的光子一样向一个方向运动,最终会冲击整个市场。例如:平静的市场里,突然有一个“量子位”发出了一个声音,市场会涨到8000点以上,刚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终究会有少数人会相信的,随着更多“量子位”加入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些刚开始不相信的“量子位”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最终故事变成了真实,一种荒诞、离谱而极端的真实,就是因为参与者的增多改变了市场本身。当1000个人讲1+1=3的时候,可能真的 1+1就等于3了,甚至等于4、等于40、400!反正不再等于2了!当然,反身性本身是对市场的扭曲,这种扭曲最终会被市场校正,只是以一种惨烈且极端的方式、耗费更长的时间而已。索罗斯就是在利用反身性的发展过程获取暴利,而巴菲特则利用反身性造成的极端去买进被严重低估的价值,卖出被严重高估的泡沫。前者利用趋势赚钱,后者则逆着趋势去寻找赚钱的机会。
而巴菲特运用的手法正好相反,寻找那些本该有适当定位,而市场对它们“矮化定位”的金融产品进行大额投资,等到市场对这些金融产品有正确定位,甚至开始“拔高定位”时售出获利。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并不是独立运行的,而是动荡不定和混乱无序的。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偏见及心理因素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以致于最终的发展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成功的投资秘诀就是要具备能够预见到普遍预期心理的超凡能力,即预见到大众的预期以及大众将要采取的行动,然后自己可先人一步,走在曲线的前面。成功者就是利用大众对股票定位的变化,预测到变化的趋势,在定位达成,即股票见顶和见底前售出。定位思维不同于牛顿力经典力学的确定论思想,它更符合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思想。无论是文章开头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定位,还是我对保姆的定位,还是文员、助理和模型官的区别,都可以看到量子力学里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的影子。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每个人都是那个笼子里的猫,同时拥有生和死的叠加态。而两位世界最顶级投资大师所深谙的“反身性”,恰恰符合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原理”,既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构成事物的整体,观察者本身在影响着事物的变化。就如看风景的人自己也构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定位,需要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