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题报告 浅析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爱情宿命论

(2015-11-23 08:56:07)
标签:

代写

开题报告

本科

   【写在前面的话】每个学校开题报告都有自己的模板与固定格式,博主发的这篇开题报告也有自己的格式,但由于博客无法上传表格格式,导致本篇开题报告难以完整呈现,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留言给我,在线为您答疑解惑。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情字牵桥命理玄,爱情纠缠终有论
                          ——浅析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爱情宿命论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通过研究李碧华小说之中女性角色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人物角色故事之中所包含的关于爱情与命运的关系,来对李碧华文学作品之中的女性角色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
   在当前的文学界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不多见,因为在这个男权的社会之中,女性一直是出于被压制的状态之中,而在李碧华的小说之中则多以女性为故事的中心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文学作品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她们大多敢于直面命运的不公,敢于为了心中的爱情进行追求或者是抗争。而本论文通过研究其作品之中的这些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爱情之中的宿命,在弥补当前文学界之中缺乏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学发展形态的同时,也为研究李碧华文学作品的文学意义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动态、见解
     在当前文学界之中关于李碧华小说的研究主要包含对其叙事故事方法、女性视角以及文化意义这样几个方面。
其中在叙事故事的方法上,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对于李碧华小说的故事主体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而在李碧华的小说之中因其取材的特殊性而就导致其在故事的叙事上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国内很多的研究学者认为在李碧华小说之中,通过细腻而简约的女性描述手法以及较长时间跨度的叙事方式对故事进行了叙事,在文学界之中有着非常大的文学价值。而在女性视角上,李碧华作为一位女性文学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会更为细腻且富有穿透力,而且其小说之中也大多都是对女性角色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这就使得李碧华可以更为真实的站在角色的角度上来发展故事并表达情感。另外在文化底蕴的研究上则多是对其作品之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故事取材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此类的分析与理论总结,在将李碧华文学作品进行更好推广的同时,也让很多的文学爱好者对其作品之中所要表达的深意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本论文试着从李碧华小说之中女性形象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出发,对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爱情宿命论以及作者对于人生百态的一些理解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李碧华小说之中女性形象与爱情宿命论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通过对李碧华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在其小说作品之中女性形象都有着较为典型的性格特征,并且通过这些人物角色的命运发展,将作者的爱情宿命论传达给了读者。而本论文就从李碧华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女性形象出发,对其文学作品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宿命爱情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思路:
一、女性角色的形象特征

1、为爱舍弃一切的痴情女子

2、不愿妥协的叛逆女子

3、勇于抗争的角色定位

二、女性角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情宿命论
   
1、性命之命下的命中注定

2、命运之命是后天所形成

3 、社会位置而形成的命令之命

   三、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法;归纳整理法。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此次论文写作按“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完成初稿——论文修改——论文定稿”顺序进行:
2007年12月15日——2008年1月10日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08年01月11日——2008年1月30日    归纳、整理、分析资料
2008年02月01日——2008年3月10日    撰写初稿
2008年03月10日——2008年3月25日    论文修改
2008年4月5日前:                      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边缘的怀旧者——李碧华小说的意识结构  黄亚星  华文文学  2004-04-26  
[2]李碧华小说研究综述(2000—2009)  卢芸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0-15  
[3]徘徊在雅俗之间——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论  黄静  华文文学  2008-12-20  期刊
[4]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郑渺渺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06-25  
[5]宿命与反抗:对李碧华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严英秀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10  
[6]微言大义的后现代爱情故事——论李碧华的小说  李钧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01  
[7]陈熙涵:《香港女作家李碧华》不做苦海明灯 文汇报 ,2002年4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