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崇德文明之城——德庆
德庆县位于粤中西部、西江中游北岸,整体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面积2003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193个村(居),户籍人口41万,202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6亿元。德庆县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境内有“古坛仅存”的悦城龙母祖庙和“四柱不顶”的德庆孔庙两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儒家思想和龙母文化的双重熏陶,文化底蕴丰厚。
近年来,德庆县紧紧围绕建设“崇德之城、文明德庆”目标,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重在日常经常,举全县之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11月,德庆县以全国县级第33名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全国134个县级文明城市,德庆县测评成绩并列第32名、位次排第34位。
突出全县联动
推动创建工作更高效
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重点工作和十件惠民实事来抓,坚持“创文一盘棋”,各级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
突出创建惠民
推动人居环境更整洁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共投入近6亿元,完成新城大道、香山大道西、紫荆路等县城西区路网管网建设,打通了老城区交通瓶颈,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对县城区主次街道、公园广场坏烂路面、人行道、绿化树池等进行全面修复,对城区东西出入口、工业大道、龙母大街北段等路段和12个乡镇主要街道、排水排污管网、绿化美化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改建城区公厕12座,升级改造城区及乡镇市场共17个,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区及乡镇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办好民生“微实事”。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出台“创文微实事,服务大民生”工作方案,针对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每年办好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创文微实事”。近年来共投入3000多万元,解决涉及巷道硬底化、路面坏烂修复、排水渠改造、停车位设置等民生“微实事”600多件,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突出精准对标
推动整治更到位
严格对标创建标准,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该开展的创建活动高效开展好,该完善的设施一项不漏完善好,该强化管理的工作按照要求治理好。
突出常态长效
推进城市管理更精细化
城管、市场监、公安交警等城市管理职能部门重在日常,注重经常,严格落实“4个不能乱”“11个力度不减”要求,常态化抓好“六乱”整治、集贸市场和文明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县城21个片区124个网格单位严格落实文明创建(文明实践)“两长四包”(片区长、网格长;包卫生、包宣传、包秩序、包小修小补)网格化管理和逢周五志愿服务进网格机制,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有温度。
突出特色创建
推动崇德之城更亮丽
做好“德”字文章,深挖龙母文化、孔子文化等内涵,建成崇德园主题文化公园、孔子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崇德家风家训主题广场、崇德文化长廊等“六大”特色景观,并在城雕公园、崇德广场、康城大道路口等设置了18个具有德庆特色的公益广告街头景观小品,形成了“一园一主题、一街一特色”,提升了城市颜值和文明气质。
突出铸魂立德
推动文明创建更有效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推动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和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群众。近年来,我县获得市级和省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称号34人,市级和省级“新时代好少年”称号6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称号共3人。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全县公共场所、景区景点、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保安室或服务窗口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点)160个,免费为市民提供针线包、雨伞、饮水、应急药箱、应急充电等便民服务,弘扬崇德向善正能量。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德庆县将继续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气质”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建设,让文明德庆持续散发崇德文明魅力,让创建成果持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