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地名简介
(2018-10-10 21:36:10)
标签:
民和三川土族中川官亭 |
分类: 走遍锦绣三川 |
三川地区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部黄河沿岸,因三块人为划分的平川而得名,三川即上川、中川和下川的统称。当地及其附近的人们称之为“川”、“川道”。“川道”借用汉语,是指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多半体现为盆地内的平川。
三川地区,东同甘肃省永靖县毗邻,南与甘肃省积石山县隔河相望,西与循化县和化隆县接壤。区内最低海拔1600米,这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青海省有名的瓜果之乡,素有青海高原小江南之称。
三川是上川、中川和下川的统称。古时候当地人们根据自然村之间是否连片、相邻程度等因素将自己所处的这片小型平原人为的划分为上川、中川和下川三块平地,上川包括官亭、鲍家、喇家等,指现在的官亭镇周边川区;中川包括辛家、王家、杨家、马家、文家、祁家、宋家、鄂家、朱家、胡李家等,指中川乡(合并前)川区;下川包括甘家、桑布日阿等,指峡口乡(现已撤销)川区。2001年民和县政府将中川乡和峡口乡合并为中川乡。
三川境内河流溪水众多,主要有赵木川河、鲍家河、喇家河、桑布日阿河、朱家河等季节性河流,还有黄河,主要有六条河。三川地区,东同甘肃省永靖县毗邻,南与甘肃省积石山县隔河相望,西与循化县和化隆县接壤。区内最低海拔1600米,这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青海省有名的瓜果之乡,素有青海高原小江南之称。三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喇家遗址、临津古渡、丹阳古城等历史古迹远近闻名;峡口桃花、三川杏雨、山城落日、黄河风光、丹霞地貌、官亭红山、玛尼山、寺沟峡等自然景观应接不暇;万宗宝佛寺、光华寺、铧尖寺、卧佛寺、官亭古镇、禹王峡等人文景观绚丽多彩;土族纳顿、土族道啦、土族刺绣、土族饮食、三川土族婚礼、三川社火、财宝神、来宝等土族文化源远流长。
三川与五大堡
1、三川的由来
三川是地理概念,自古以来一直都存在。
三川是自然单位,是人们长期以来根据自然村相邻程度等因素而划分的区域。古时候当地人们根据自然村相邻程度等因素将自己所处的这片小型平原人为的划分为上川、中川和下川三块平地。现在指上川、赵木川和中川乡这三块平地。后来,人们将上川、中川、下川统称为“三川”,三川之名从此产生。
2、五大堡的由来
五大堡是历史概念,只是在历史中的某段时期存在。
五大堡是行政单位,是后来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将三川及其周边地区而划分为五堡,除了三川还包括周边的一些地区。清雍正年间,清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三川及其周边地区设五大堡,即首堡(官亭)、丹阳部(中川)、赵木川堡(包括杏儿)、撒马堡(美一、美二、峡口)、赵化山城堡(今峡口一部、前河一部、甘沟一部)。五大堡之说由此产生。
3、三川与五大堡是包含关系
三川与五大堡虽然相似,但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川是现在的官亭镇和中川乡的平川区域,而五大堡除了官亭镇和中川乡外,还包括前河、杏儿、甘沟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三川包含在五大堡里面,三川是五大堡主要的一部分。以三川人熟知的例子来说明,五大堡三川与清二村王家的道理是一样的。可以说清二村王家,但是清二村不等于王家,因为清二村除了王家,还包括聂家、候家等。历史中只有而“五大堡三川”之说,却从来没有“三川五大堡”之说,原因就是如此。
五大堡和三川是包含关系,而不是相等关系。
三川与赵木川
赵木川位于三川西侧7公里,中间有群山阻隔,两地有条沿黄河小道联通。随着近年交通的便利,两地人们互相往来日益密切,有人开始对三川这一地理概念变得含糊不清。由于上川、中川和下川是连在一起、各川的村庄连成一片,所以统称为三川。而赵木川地区既没有与上川相连也没有村庄与其它川村庄连片,故赵木川不在三川范围之内。当地人们将上川、中川和下川都俗称川道,而称赵木川还是赵木川,二者分属两片不同的区域。
三川属于上川、中川和下川的合称。关于地区的合称,需要明白:只有连在一起而且名字相似的不同地区才可以合称。因为地区的单位是“片”、“块”,它是一个整体,不可能是分开的。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为了方便喜欢将名字相似的事物合称。湖南和湖北合称为“两湖”,湖南和湖北不仅相连而且名字相似,它们的名字都是“湖”字加上一个方向词,所以它们能合称。同理广西和广东合称为“两广”。但是不能将江苏和浙江合称为“两江”,因为它们名字不相似。不能将山西和山东合称为“两山”,因为它们没有相连。三川与赵木川不仅没有相连,而且名字根本不相似,赵木川不能像上川、中川、下川一样统称。
前一篇:民和土语杂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