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陈光曼
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教学领域的高频词汇。人们也越来越迫切地想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寒假里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核心素养”一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什么是品格和能力?这是因为品格(必备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道德人生)的基石;能力(关键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的基石。品格是人作为主体最富有人性的一种本质力量,内蕴着人的道德性、精神性与利他性;能力则是人作为主体最引以为傲的一种本质力量,内蕴着人的创造性、能动性与内发性。
书中余教授这样诠释“核心素养”: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我也非常赞同书中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的,并且能够一直持续影响他们一生的某些素养,是若干由此能够预测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未来基本走向,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素养。
简言之,就是能力和品格。能力与品格是人的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方面,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表现为它们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表现为彼此在内涵上有交叉,在形成上相互促进。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
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