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期]李惠媛:名师之路学习简报-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2020-03-21 15:43:50)
标签:

简报

分类: 活动简报

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车会玲工作坊

名师之路学习简报

    31

(总第31期)

[31期]李惠媛:名师之路学习简报-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工作坊坊员李惠媛专刊               20203月20

[31期]李惠媛:名师之路学习简报-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31期]李惠媛:名师之路学习简报-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李惠媛,女,197912月生,1997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延安市教育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教学能手。

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李惠媛 

王崧舟老师,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更要一提的是,他是风靡全国、独树一帜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开创人。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

我曾经聆听过王老师的诗词语文课和有关诗意语文的讲座,深深地被王老师的学识震撼,被王老师的素养吸引,被王老师的思想感染。

今年防疫期间,在“名师之路”公益课程的安排中,我聆听了所有语文名师的讲座,受益匪浅。3月19日王老师的讲座又一次带我走进诗意的课堂,诗意的朗读。

王老师这节讲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朗读这一话题。

一、为什么要教朗读?为谁而读?为人而读?

首先,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朗读的目标与内容,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其次,举例朗读者。明确了:朗读是为人而读,为言语人格而读。要激活意愿,强化体验,习得技巧,确证主体。

提出了一个朗读教学公式:朗读主题=朗读意愿×朗读体验×朗读技巧

最后,再塑三个学的朗读目标与内容:朗读意愿、朗读体验、朗读技巧。[31期]李惠媛:名师之路学习简报-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二、王老师提供了情感朗读的生成模式:感悟——想象——求气——创调——反听。

三、王老师明确了几点朗读的策略。

王老师做了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念奴娇赤壁怀古》。还读了曾冬的宋词素描。

这就是教好朗读的第一点:示范。

第二点,是备课是应有内容。举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第三点是,文体是内在尺度。列表出各类文体的体裁特征和朗读基调。[31期]李惠媛:名师之路学习简报-听王崧舟老师《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第四点是,融合是最佳途径。举例何捷老师的《匆匆》的课堂实录。

最后,王老师总结。朗读,是一种由文字语言的存在状态向有声语言的存在状态转化的过程,是一种语言、形象和意蕴的再创造活动。朗读教学,则是将这一再创造活动引向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形成过程。确证朗读主体,是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明白了朗读基于人,朗读通过人,朗读为了人。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这个转变的过程不是机械的声音呈现,而是对文字语言的再发现、再理解、再创造。朗读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从审美性朗读进入反思性朗读,又从反思性朗读跃向历史性的朗读,不断拓展和赋予朗读以新的意义。在这样一个没有极限、永无止境的意义澄明的过程中,朗读者会发现一个更新的文本、更美的声音、更真更善的自己。

 

              撰写:李惠媛 

                       制作:齐金利

                                 审核:车会玲 李米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