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期]李米霞:学习笔记简报--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20-03-17 13:23:24)
标签:

简报

分类: 活动简报

陕西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车会玲工作坊

学习笔记简报

    28

28期)

[28期]李米霞:学习笔记简报--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工作坊坊员李米霞专刊                  20203月10

[28期]李米霞:学习笔记简报--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3.7号晚上,有幸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学习讲座。写一写算是再次做个笔记整理吧。

老师在讲座一开始就语文核心素养指的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用几个词语来说就是“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而其中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应该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或者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另外三个要素的基础背景及最终达成。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性的统一,我们总是难免将其分割,而其实他们应该是一体的。就像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审美和文化一样,他们原本是一体两面,不可隔离。

温儒敏老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说:“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操练。王崧舟老师就围绕着两个词语“隐在”和“显在”展开了本次讲座的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隐在了哪里?语文老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找到他。隐在的它们,我们如何能够“显在”?这就是我们要用到的策略问题。

一、语文核心素养“隐在”系统四个领域:单元导读;选文系统;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研究教材的四个领域,我们就能在其中找到潜藏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隐在”单元导语里。比如统编语文三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这是单元导语中的内容主题;阅读时,关注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是其语文要素。双线并进(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结构,与语文素养的关系密切。就本单元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内容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整合,那么用什么整合,谁是前提,谁是基础,谁是最终的实现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寻的。基础和背景是语文要素,最终的实现者也是语文要素。美丽的校园怎么感受,成长的摇篮怎么发现,梦想起航的地方如何寻找?需要通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二者和谐统一。语言建构是关键。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要在本单元中加以认真落实。主线贯穿单元。老师举的例文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关注、感受、理解和积累、运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就成了本课和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同学认知不同,新鲜感词语句子发现亦自会不同。《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亦然。

语文核心素养隐在选文系统中。老师举了一年级上册的《江南》为例,复沓写法的感受是其语文核心素养。但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素养的落实?老师给了三个支架来解决。支架一:鱼儿戏耍都到过哪里呢?(东、西、南、北来感受鱼儿的自由)支架二:鱼儿在莲叶间会怎么戏呢?(游、躲、跳、穿)激发童趣,感受体验。换词语:鱼游莲叶东,鱼躲莲叶西....支架三:按照我们平时的习惯来读文体会鱼儿的自由自在。比对中发现复沓的自由美。

语文核心素养隐藏在课后练习中。举例《小蝌蚪找妈妈》(两种类型的童话分别是故事人文性童话和知识性童话)课后思考题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蝌蚪是怎么样长成青蛙的;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站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上,如何整合意识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合力?

讲故事是这篇课文的核心素养,我们如何落实?有如下条件:

条件一:能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

条件二:按照图片顺序讲故事;

条件三:要讲出故事不同角色的口吻;

条件四:尽量用上准确的动词讲故事。

语文核心素养还“隐在”语文园地中。以语文园地二展示台为例。展示的是孩子在识字过程中的快乐体验,自信风采;识字路径多;识字方法多;识字习惯好。

二、如果说“隐在”系统解决的是基于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即学什么的话,那么“显在”系统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学的问题。

“显在”策略一:一课一得。也就是说一课只有一个核心目标。

“显在”策略二:得不离境。这里所说的“境”指的是语境。基于语境,融于语境。

“显在”策略三:三位一得。学得过程,习得过程,练得过程最后都指向核心目标。

“显在”策略四:得得相连。每课一得,得得内在有联系。

“显在”策略一:一课一得

在解读“显在”一一课一得时,老师举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为例。通过单元导读,课后习题,我们知道本课核心目标是预测、猜想。如何落实,老师提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边阅读边猜想?边阅读边猜想什么?怎么样边阅读边猜想?

(一)为什么要边读边想象?老师借助例子给我们做了解释。

“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因为猜想引发期待。

“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因为猜想改变视野。

“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因为猜想激活体验。

“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因为猜想点燃思维。

“我猜到老屋可能这样回答”因为猜想可以打通读写。

“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因为猜想调动想象。

“估计老屋不会倒了”因为猜想还能满足期待。

(二)猜想什么?

      一一对应起来,我们看到猜想的是原因,是情节,是心情,是人物,是语言,还猜想结果。

(三)猜想方法(怎么边阅读边猜想?)

1. 依据题目猜想;

2. 依据插图猜想;

3. 依据生活经验猜想;

4. 依据特殊句子猜想;

5. 依据生活常识猜想;

6. 依据同类情节猜想;

7. 依据发展趋势猜想。

“显在”策略二:得不离境。

这里所说的“境”指的是“文辞语境”“文体语境”“文化语境”。这里老师举了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为例。读单元导读知道本单元要素是感受生动语言。在本课中,老师举得例子是“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 这个句子,密切联系语境,感受生动的语言。

1. 请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森林的激动?(联系上下文,联系文辞语境)

2. 你激动的时候什么感受?(联系文化语境)

3. 森林怎么会激动?换词语体会。

想着老师围绕一个词语这样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几种语境下体会文章,便真的如老师说的扎实了,也饱满了。

“显在”策略三:三位一得

这里所说的三位一得值得是教读课文的学得,自读课文的习得,课外阅读的用得。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借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来说明。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单元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及语文园地以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语文园地把学得、习得和用得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过程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过程,他们之间又有着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来一一呈现即所谓三位一得。

“显在”策略四:得得相连

所说的“得得相连”就是说一课一得,得得内在有联系。老师说语文核心素养是一棵大树,枝枝叶叶都有关联。这里老师举了《青蛙写诗》《曹冲称象》《搭船的鸟》为例,让我们看到三课之间都是在阅读中提取信息,不过又各自有不同,《青蛙写诗》重在筛选;《曹冲称象》又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明了;《搭船的鸟》在整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课文的把握------通过认真细致观察,看到各种色彩,这是静态;而系列动词的使用,则又是通过动态让给我们理解作者的仔细观察,进而走进文本。不论是静态的观察和动态的描写都是体现其细腻观察,这是一个整合过程。正如老师所说语文核心素养是一棵大树,所有看起来没有关系没有联系的语文要素,最后都整合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老师语重心长:虽然统编版语文教材是语文核心素养是“隐在”的,但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有责任有担当的语文老师,应擦亮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去锁定散落在教材的字里行间方方面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且以“显在”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老师们,我们一旦树立自觉的语文核心素养意识,就会发现,语文核心素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在”只有转化为“显在”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28期]李米霞:学习笔记简报--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李米霞,工作坊坊员,志丹县市镇小学语文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将“赤子之心只给了你------我的教育事业”为师德宣言,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被评为“延安市学科带头人”,也有幸跻身于陕西省教学能手行列。愿意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勤根植静待山花烂漫。

 

                     撰写:李米霞

                        制作:齐金利

              审核:车会玲 李米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