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课师生之间第2课时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2019-12-06 11:45:58)
标签: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

示范课

教学设计

分类: 示范引领

第六课 师生之间  2课时 师生交往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小华  (黄尾中心学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力目标: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知识目标:知道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知道师生交往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课第二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本框由“教学相长”“亦师亦友”两目组成。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难点:积极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由“向师性”向“独立性”转变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学生开始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由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师生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而有些学生能很好地处理和老师的关系,有些学生则不能正确理解和体谅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建立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实现教学相长,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想一想

(一)导入

播放视频《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片断。

在了解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认识了老师的不同风格之后,我们该如何与老师很好的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二)评价任务

演讲者将老师比作“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的爸爸、妈妈,他希望我们对老师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反馈指导

师生归纳:父母将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我们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是基于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老师作为我们“第二个家庭”里的爸爸、妈妈,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

出示:一条刷屏的微信

师生归纳:老师是最关心、爱护我们,愿意为我们无私付出的“外人”,我们应该爱他们,应该信任他们。

(四)小结

回顾上一节课《走近老师》的内容,结合视频和这条刷爆了朋友圈的微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了解老师的基础上信任和爱戴老师,能帮助我们和老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种亦师亦友的状态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环节二:说一说

(一)评价任务

要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可以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当我与老师的相处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该怎么办?

(二)反馈指导

1.学生发表看法;出示王亚南尊师故事

师生归纳:尊重老师既体现在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上,也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位老师,也要像王亚南那样,尊重每一位老师。

2.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师生归纳: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要理解老师的良好愿望和用心,淡化老师的态度和方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老师间发生过的“不愉快”故事,并在课堂上情景再现。班里同学发表意见,提出合理建议。

师生归纳:当我们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不愉快”时,要学会宽容、体谅老师,以善意的态度,恰当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时机向老师做出解释,做到理性对待。

(三)小结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基本道德修养。尊重老师,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理性对待和冷静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环节三:议一议

(一)评价任务

结合“雌孔雀开屏”的故事,思考并回答:尊重老师,是不是就等于不能提出相反的意见和合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提出异议是不是会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反馈指导

《礼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师生归纳: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就能很生动地向学生阐释什么叫“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老师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位同学的疑惑,则说明老师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以提高自己。

(三)小结

课堂上,我们主动参与,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是对老师的尊重。而这种积极的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环节四:写一写

(一)评价任务

P70“拓展空间”:通过短信、邮件、书信、便笺、心愿卡等形式向老师表达你的感受。

(二)反馈指导

现场或课后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并适当点评。

本课总结:分享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没有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板书设计

第六课师生之间第2课时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六、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