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削弱类”题型解题技巧

(2017-04-08 15:48:02)
标签:

逻辑推理

行测

公务员

杂谈

分类: 重庆公务员

http://s8/bmiddle/006f6lqvzy7a8xKpG0Dc7&690


“削弱”、“加强”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题量至少在5道题以上。做好“削弱类”的题型,关键在于一定要知道有哪些削弱方式?削弱程度如何?从当前的考试来看,削弱方法一般包括四种:削弱论点、削弱论证、削弱论据和他因削弱。而削弱力度又存在差异,具体为:削弱论点 > 削弱论证 > 削弱论据 > 他因削弱

做好削弱类题目按照以下三步走。

具体归纳为:

第一步,读题干,务必找出“论点”;

第二步,看问题,分清问题是“能削弱”还是“不能削弱”;

第三步,辨选项。如果是削弱题型,心里所想的结论要与题干相反,看四个选项哪一个与心里所想的结论一致,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选项都符合,要将选项与论点进行对比,最契合论点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如果是不能削弱题型,选项多为加强项无关选项


http://s12/small/006f6lqvzy7a8xOWSuf5b&690

此时不练,更待何时?


【例1】德国和瑞士的专家经过研究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餐具的颜色能直接影响食欲,红色餐具可降低人们40%的食量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是极具进攻性的色彩,用红色餐具盛放食物往往会让人难以下咽,因为在潜意识中人们会给自己发出不能吃红色餐具中食物的心理暗示,从而令食欲下降。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A. 快餐巨头常在大堂中使用大片鲜亮的红色图案,并没有影响快餐销量

B. 红色易使人产生紧张感,暴饮暴食是人在紧张时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C. 试验表明,使用红色水杯者比使用蓝色水杯者平均饮水量要减少44%

D. 红色预示着不安和担忧,人们看到红色餐具会本能地担心食物有危险


【例2】有人认为,高考是很重要的考试,一年只有一次,应该让迟到考生进场考试。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

A. 不让迟到考生进场,有可能错失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

B. 高考是很重要的考试,但并不一定会决定考生的命运

C. 美国的高考——SAT考试,允许迟到的考生进场考试

D. 遵守考场规则与考试的重要性、每年举行的次数无关


【例3】据统计,与文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相比,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刚入职时的收入更高。因此,高中毕业生要想将来毕业后获得较高收入,应该报考理工科专业

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

A.文科生最终获得高收入的比例高于理工科学生

B.理工科专业由于知识难度大而不容易毕业

C.如今不少年轻人更愿意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D.有些没有读过大学的人最后成了著名的企业家


参考答案往下翻

小编建议大家先自己尝试做题

1.答案:B。【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红色餐具影响食欲。

第二步,看问题,问题为质疑,即削弱,我们心里应该这么想:红色餐具不影响食欲。

第三步,辨选项,A项:题干论点是红色餐具,A项是大堂中的红色图案,快餐销量也并不等同于食欲,属于偷换概念;B项:红色易紧张,通过暴饮暴食放松自己,言外之意是吃的更多,这与我们心里所想的“红色餐具不影响食欲”相一致;C项:红色水杯使得饮水量减少,这与我们心里想法不一致;D项:看到红色餐具会担心食物有危险,即影响食欲,也与我们心里想法不一致。故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应该让迟到考生进场考试。

第二步,看问题,问题为削弱,我们心里应该这么想:不应该让迟到考生进场考试。

第三步,辨选项,A项:有可能错失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意思是应该让迟到的考生进场考试,这与我们心里所想的不符;B项:不一定会决定考生的命运,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程度微弱;C项:美国允许迟到的考生进场考试,这也与我们心里所想的不符;D项:遵守考场规则与考试的重要性、每年举行的次数无关,言外之意是不应该让迟到考生进场考试,割裂了考试重要与进场考试之间的关系,属于削弱论证关系,D项削弱程度强于B项,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论点:高中毕业生要想将来毕业后获得较高收入,应该报考理工科专业,题目为削弱,我们心里应该这么想:获得高收入,不报考理工科专业。A项:文科生最终获得高收入的比例高于理工科学生,意思是文科生收入高于理科,削弱了结论;B项知识难度、C项兴趣、D项企业家都与论点没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故答案选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