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更好地回归”——读《过去的课堂》有感

(2017-03-05 20:38:5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空间

为了更好地“寻找和回归”

                           ——读《过去的课堂》有感

咸阳市师院附小      杨敏

“民国虽仅38年,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它,却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如灿烂群星,闪耀夜空。”

是的,我和本书主编王木春老师一样的好奇:这一大批民国精英上过的大中小学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

王木春老师在本书的自序里是这样总结的:一曰,自由与包容;二曰,个性与才学;三曰,创意与实践。

轻轻翻开本书,怀着对民国众多璀璨巨星的崇敬之情,我循着大师的足迹,领略着“大师之师”的风采。

提到丰子恺,已是我心目中巍然敬仰的高山,而这本书收录了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一文,更是让我领略到李叔同先生的严谨认真,“弘一法师”的慈悲真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优美动听的旋律传唱至今,而词作者李叔同,不仅仅是著名音乐家,还是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这样一位兼数家之长的大师,他是怎样上音乐课的呢?丰子恺在文中写道:“我们走进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读到这里,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了平日上课的种种情形,预备铃响,教室里一片喧哗,直到上课铃响,等上好半天,有时还要严厉批评,教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而我平时把这种种现象,归结于学生小,学生太淘气,学生难管理。。。。。。从没想过作为教师,自己有哪些责任。李叔同大师吼学生了吗?没有。甚而至于上课时有学生不专心听,他也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读到这里,是不是会产生无限向往——若能做李叔同大师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几世修来的福气。同时又反观自身:我为学生带来了怎样的教育呢?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教育中,是否得到了这样“温而厉”的教育呢?想想平时自己在学生种种“不如己意”的活泼好动下,情绪的失控、种种疾言厉色,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若是大声吼叫代表了真理,那么驴子早就统治世界了!”再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不禁同他当年的学生一样面红了。民国时期的人性,同今天的人性是相近的;今天的学生,同民国时期的学生是同样朝气蓬勃又活泼好动的。不同的,是师者的情怀,修养,学识,教法。在《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作者写道:“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致敬我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先生,百年后的今天,通过本书,通过丰子恺先生的回忆文笔,让我有幸也做了一回先生的学生,内心充满感动。我想:自己已经从先生这里,得到了一名“为师者”最好的教育,找到了“怎样教育好学生”的真谛。

本书收录的另一篇《难忘的恩师》,同样令读过此文的我难以忘怀,本文的作者是——苏步青。先来仰望一番作者的辉煌:“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然而,苏步青在文中写道:“以前,我并没有对数学产生多大的兴趣,尽管前两年的数学成绩也总是全班第一。”一个对数学并不产生多大兴趣的人,为何后来会成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细读本文,我在文中找到了一位培养“巨星”的数学老师——杨霁朝。第一堂课,老师没有马上讲数学题。而讲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危迫在眉睫!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这堂课让苏步青彻夜难眠,终生难忘。这特殊的第一堂数学课,对学生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苏步青在文中写道:我想,过去陈玉峰老师教我好好读书,报答父母的培育之情,国文老师要我当文学家,历史老师要我当史学家,都没有跳出个人出息的小圈子。而今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让我把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我动心了,也仿佛感觉到自己懂事了一些。读到这里,不禁令人深受感动,为文中“师”和“生”的那一腔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不由记起曾经在另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在那个列强依仗船坚利炮,对我国肆意凌辱的年代,是一大群有志之士,爱国青年,鹰一般盘旋在祖国的长空,护卫着这多灾多难的国土。”一位数学老师的思想教育课,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的数学家,这不能不让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反思:在今天全民追梦奔小康的道路上,面对新时期长在红旗下、幸福成长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教师,无论我们是教哪一科的,我们首先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杨霁朝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然而,一个会教政治的数学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专业数学教师吗?呵呵,请不要侮辱杨霁朝老师的专业水准,请看看苏步青对恩师的回忆:“我觉得文学、历史才有浩瀚的知识可学,而数学不免显得乏味。但是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能吸引住我。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定理一经他讲解就变活了,那一步步的推理、演算、论证,就像一级级台阶,通往高深、奇妙的境界。杨老师还带领我们测量山高、计算田亩、设计房屋,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杨老师能把数学讲到如此境界,令我这名语文老师汗颜——语文知识更为广博有趣,今后怎样在自己的专业内深研细挖,给学生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一个有高度引领的课堂,将是自己终生研究的课题,努力追求的方向。

诚然,如王木春老师在自序的结尾中写的那样——“民国名家们笔下的课堂,也存在诸多落后的现象,对民国课堂乃至于整个民国教育,我们也不能过于神话。回望民国,诚如傅国涌先生所云:‘向一个消失的传统致敬,绝不仅仅是怀旧,更多的是寻找和回归。’为了更好地‘寻找和回归’,客观地看待民国教育,乃是基本的态度。”是的,为了更好地寻找和回归,让我们,静静地捧起这本温厚典雅的名家经典——《过去的课堂——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领略民国时期教育名家的教育风采,品味那穿越时空的优雅与严谨,热血与激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