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2016-11-21 16:15:2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执教者:渭城区风轮小学  万 芸

教学内容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句型特点,了解并掌握二者之间的互换规律。能熟练地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直接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及两者转换的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会举一反三,将所学知道应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 

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这节微课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二、教授新课。

1、认识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句末用句号。

2、认识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观点。

   反问句的特点:明知故问。

                 句尾用句号。

                 分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

                 加强语气。

3、结合具体例子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如何转换。

1)标点符号的转换。

2)否定词的运用。

3)互用反义词。

4)反问词的运用。

4、练习环节:将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执教者:渭城区风轮小学  万 芸

教材分析:三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它要引导学生逐渐由词句训练过渡到片段乃至小篇章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读写结合”训练作为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领悟表达方法,并能够在习作中得以运用,从而不断裔高作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课文中的总分结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适当的方法和精准的词语,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练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学着自己围绕中心句写一写。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能够在练习中得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重点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能概括文章或某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我们在描写事物、写人、记事时,围绕中心句,能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二、写法指导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文章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今天,我们就以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为例,来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

 一)以《西沙群岛》课文片段为例,体会写法

    我们首先来看这一段文字: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师: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重点强调鸟的天下。分别写了什么?

(二)以《庐山的云雾》课文片段为例,再次深化写法

   你看,这段文字同样也是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开头。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首先,我们来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瞬息万变说明了变化的时间短,姿态多。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像这样,把中心句放在一段话的开头,采用总分的写法,你学会了吗?我们来试着完成下面的小练笔。

1、观察图片,图上都有呢些景物?根据后面的内容补出中心句。

2、找出这段文字不符合中心的句子。

3、哪些句子符合中心句的意思的,请打勾。
4
、中心句:秋天的果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5、欣赏这段文字。

6、观察美丽的秋景,请围绕中心句补出后面的内容

7、练习:小判断。自读,感悟文字。

8、总结。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执教者:渭城区风轮小学  万 芸

教材分析:三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它要引导学生逐渐由词句训练过渡到片段乃至小篇章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读写结合”训练作为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领悟表达方法,并能够在习作中得以运用,从而不断裔高作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课文中的总分结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适当的方法和精准的词语,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练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学着自己围绕中心句写一写。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并能够在练习中得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重点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能概括文章或某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我们在描写事物、写人、记事时,围绕中心句,能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二、写法指导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在文章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今天,我们就以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为例,来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一段话。

 一)以《西沙群岛》课文片段为例,体会写法

    我们首先来看这一段文字: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师: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重点强调鸟的天下。分别写了什么?

(二)以《庐山的云雾》课文片段为例,再次深化写法

   你看,这段文字同样也是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开头。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首先,我们来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瞬息万变说明了变化的时间短,姿态多。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像这样,把中心句放在一段话的开头,采用总分的写法,你学会了吗?我们来试着完成下面的小练笔。

1、观察图片,图上都有呢些景物?根据后面的内容补出中心句。

2、找出这段文字不符合中心的句子。

3、哪些句子符合中心句的意思的,请打勾。
4
、中心句:秋天的果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5、欣赏这段文字。

6、观察美丽的秋景,请围绕中心句补出后面的内容

7、练习:小判断。自读,感悟文字。

8、总结。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制作动物名片》

执教者:渭城区风轮小学  万 芸

教材分析: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来激情引趣,诱发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抓住文本中的范例,让学生在读中仿,仿中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的猜动物谜语,学生初步认识到认识小动物要抓住动物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范文,了解为动物制作名片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会按要求为动物制作名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并会举一反三,将所学知道应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 

学习用第一人称表达方法,并会为动物制作名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猜谜语。

2、引出新课,为小动物制作名片。

二、教授新课。

1、怎样为动物制作名片。

2、欣赏薛爱华同学为鲸设计的名片。

讲解其中设计名片的方法,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欣赏小海龟的自我介绍。

运用第一人称,并从外形、名字、特殊本领、生活习性方面进行介绍。

4、正确制作动物卡片的步骤。

1)先收集资料

2)根据资料进行改写

 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

 写清“我”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配上“我”的照片。

5、老师的温馨提示

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有趣

认真观察,描写外形特征

融入感情,抓住生活习性

 

执教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抓特点写人物外貌》

执教者:渭城区风轮小学  万 芸

教材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学习为目标,多角度精选例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用现代手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比较区分人物的特征;以民主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多角度的训练,以拓宽写作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来观察。

2、学习什么是外貌描写及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谜语中体会抓人物外貌特点,并学习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猜谜语。

2、说说如何猜的准确。

二、写法指导

1、什么是外貌描写。

2、如何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

巧用修辞方法。

3、小结。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城市的别称》

执教者: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李荣

教学内容分析:选择《城市的别称》作为本次微课知识点,适用于小学中年级学生,首先,通过“读一读”“查一查”环节,让学生领悟处处留心皆学问,城市与别称息息相关,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次,通过“连一连”“说一说”环节,培养学生口语积累、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搜一搜”作业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观察积累习惯和资料搜集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知道城市别称的由来,并学会因果关系的句式表达。

2、通过掌握城市与别称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观察积累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

济南  潍坊  广州  重庆  昆明  哈尔滨

春城羊城   冰城  鸢都  泉城  山城

强调“潍”“鸢”的读音。

二、   查一查

1、山城重庆

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以山城扬名。

2、济南泉城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济南城内原来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美泉100多处,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称。

2、     潍坊鸢都

风筝起源于中国,潍坊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198441日,潍坊市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举行,1987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世界的风筝之都,故称“鸢都”。

3、     广州羊城

“五羊衔谷”的传说

    广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相传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仙羊,仙羊各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裕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之称。

5、昆明春城

昆明年温差很小,夏天的平均温度在25左右,而冬天在15度左右。和我国其他地方的春天的温度接近,因此被称为四季如春。昆明也是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这里的鲜花是不论季节的,在冬天,你仍然可以看见娇艳的玫瑰。所以又有说法:春城无处不飞花。鲜花四季盛开,这也是昆明叫作春城的原因之一。

三、   连一连

济南  潍坊  广州  重庆  昆明  哈尔滨

春城 羊城   冰城  鸢都  泉城  山城

四、   说一说

因为昆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因为广州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

我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都。

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五、   搜一搜

你还能搜集到哪些城市的别称呢?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近义词辨析方法》

执教者: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李荣

教学内容分析:词语教学甚为重要。而近义词的教学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千万不能小觑,不能忽视。小学生的辨析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其理解词语。本节近义词辨析的微课,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细节入微,认真地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分析,从而达到句子的合理、准确和通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近义词辨析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了解五种近义词辨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义词:指一些意思相近,有一定相同的内容,但还是有一些微小区别的词语。

二、近义词辨别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比如“承载”和“装载”这一组近义词,它们的共同语素就是“载”。对于这一类词,我们在辨析时,就可以采用“去同存异”法。“承载”和“装载”这一组近义词,我们辨析的时候,先将共同的语素“载”去掉,这叫“去同”,然后对“异”字进行组词或简易解释。“承”字可组词为“承受(担)”,“装”字可组词为“装货物(东西)”,这样,这两个词的区别也就呼之欲出了。“承载”有承受物体重量的意思;“装载”有用运输工具装东西的意思。当然,给这类词进行组词的时候,所组之词要尽可能的将这两组近义词区分开来。

二)、以词造句

“去同存异”法可以分辨一些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但也有一些近义词却无法用“去同存异”法进行辨别,这时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以词造句”法进行辨析。例如“志愿”和“自愿”这一组近义词,我们辨别时可根据这两个词进行简单的造句。“志愿”可这样造句:高考的时候,学生要填写志愿;“自愿”可造句为:我自愿报名参加这次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这两个词的区别:“志愿”表示志向和愿望;“自愿”表示自己愿意。

三)、左顾右盼

“左顾右盼”法也称“观察”法。在近义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近义词在词义的深浅、轻重、范围、色彩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这一类词,我们只要根据平时的积累,观察观察,就能找出它们的区别。例如“爱护”和“庇护”,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再比如:

他在会议上对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严厉的(   )。(a、批判 b批评)

“批判”和“批评”可以从词义的轻重上将它们区别开来。“批判”的词义重,“批评”的意义相对轻一点。结合原题意思,“官僚主义作风”是党内少数党员的缺点和错误,对党内的同志的缺点应用语义轻一点的“批评”而不用语义较重的“批判”,故原题应选“b”答案。

四)、水乳交融

“水乳交融”法也称“搭配”法。这一类近义词的辨别,只要列举出它们的搭配对象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例如“充足”和“充分”这一组近义词,它们的区分就可用“水乳交融”法。“充足”搭配的对象可以是“粮食”“阳光”等,而“充分”不能与其搭配。与“充分”搭配的可以是“理由”“条件”等。再比如:

他性格很(   )。(a、坚定 b、坚强)

“坚定”常与“立场”“观点”“主张”等词搭配;“坚强”的对象多为“性格”“力量”等。故上例应选“坚强”。

五)、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法实际上就是“求反”法,意思是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别的时候,可以从它们的反面即反义词上去区别。例如:

 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  )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a、普遍 b广泛)

“普遍”“广泛”这一组近义词的区分就可以用“求反”法。“普遍”的反义词是“个别”,“广泛”的反义词是“狭窄”。由此,结合原题,“广泛”的反义词“狭窄”义和原题下文的“狭小”义相近,因此,原题应选“广泛”“b”答案。

三、总结

以上所举近义词辨析的五种方法只是近义词辨析方法中的“沧海之一粟”,但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辨析近义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正确使用词语,而掌握一定的辨析方法无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只是终南捷径,最根本的还是靠使用者平时多读一些书,多积累一些词语,并学会理解分析这些词的意思,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功到自然成”的。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扩句》

执教者: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李荣

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语文的考卷上、句子练习中、同步测试里都会出现扩句练习,这就可以体现出扩句练习在小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应该怎么扩句呢?本节微课就如何扩句教给学生具体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扩句练习,为他们的写作开展大练笔,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的几种形式方法;

2、能将句式写得完整、具体。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把只有“主干”的短句子,扩充成“枝繁叶茂”的长句子。

二、为什么要扩句

1、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三、扩句的方法

 1、通过加词来扩写句子。

  (1)在表示名称的词前面加“(   )的”

2)在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   )地”

3)加表示数量、时间、地点等的词语。

2、通过找句子的主要成分来扩写句子。

3、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来扩写句子。

4、通过想象来扩写句子。

5、通过说明来扩写句子。

四、扩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引号的用法》

执教者: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李荣

教学内容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二学段(二)阅读目标中提到: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三年级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积累已对引号并不陌生,但没有系统的了解,本节微课让学生了解双引号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双引号,了解双引号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双引号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信心。通过双引号不同作用的判断,品味双引号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双引号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双引号,了解双引号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双引号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引号的作用

1、   直接引用

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含拟声词,音译词。

例如: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特殊含义

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例如: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 “辩论家”。

3、着重强调

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例如: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

4、特定称谓

    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一般为名词。

例如: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5、否定和讽刺

指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

例如:  你居然在考场上传纸条,实在是太 “勇敢”了。

三、学以致用

a)    表示直接引用

b)    表示特殊含义

c)    表示着重强调

d)    表示特定称谓

e)    表示否定和讽刺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3、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

4、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5、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探兵”。(   

四、小结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分的构段方式》

执教者: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李荣

教学内容分析:选择《总分的构段方式》作为本次微课知识点,适用于小学中年级学生,因为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总分段落,对于这种段落的构段方式并不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认识中心句,了解该种构段方式的结构。本课借助PPT课件,让学生对总分的构段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2、能为一段话写出中心句。

教学过程:

一、认识总分段落

请同学们读读这样一段话,想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中心句

顾名思义就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内容的句子。位置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有时也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中心句是总写、概括写,起到概括全段的作用。

2、评点结构形式

一、   熟识总分段落

类似这样的构段方式课文里还有很多,出示:

1、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3、练习加中心句

满树的桃花竞相吐蕊、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真是美不胜收。紫丁香盛开的时候,纯净雅洁,犹如一片紫色的迷离的雾。迎春花倒垂下的枝干伸出了绿植,吐出了绿芽,在微风中摇摆着纤细的身姿,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乐曲中翩翩起舞。牡丹花瓣层层叠叠,曲曲折折,丝丝花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二、   拓展构段方式

1、中心句在开头先总述,后分述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

2、中心句在结尾先分述,后总述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分总。

3、先总的描述,然后分述,最后再对上文做个总结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总。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写留言条》

执教者:渭城区文林路小学  王美荣

教学目标:

1、知道留言条的格式。

2、学写留言条。

教学重点

   学习留言条的格式。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学习使用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写留言条。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留言条。

在日常生活中,有事情要通知对方,而对方却不在,你又没时间等候对方回来,这时写张字条留给对方。这字条就是“留言条”。

2、写留言条时一定要注意格式。

我们先来看一张丽丽同学写给妈妈的留言条。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留言条后你能知道留言条共分为几部分吗?对了,留言条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构成。

3、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四个部分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首先,称呼(也就是你要给谁留言,谁的名称)要顶格写,然后加上冒号;

其次,正文(也就是自己需简要说明的事情)要另起一行,书写时要空两格。

接下来,署名(写这张留言条的人的名字)要在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写在右后方。

最后,日期(即写留言条的时间)要写在署名的正下方。

三、练一练

明白了留言条的格式要求后,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张留言条的格式对不对呢?

第一张留言条在写正文时没有空两格,所以是错误的。

第二张留言条的署名和日期的位置颠倒了,所以也是错误的。

第三张留言条,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的格式都没有问题,所以这张是正确的。

四、拓展

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来帮助他》,游戏要求:1、找出留言条里的错误。2、改正留言条中的错误。

材料:

118日下午放学后,小明来到好朋友小强家,想约他周六上午九点去少年宫看科技展览,但小强不在家,请你替小明给小强写一张留言条。

出示留言条,学生找错。

小明:

咱们周六上午九点去少年宫看科技展览吧!

116

小强

首先我们来看称呼,“小明”对吗?从留言条的要求里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小明写给小强的,称呼应该是“小强”,所这里是错的。

接下来看正文部分,另起一行,空两格,内容简单准确,说明了小明的意图,所以这部分是正确的。

然后再来看署名和日期部分,我们回忆前面讲过的内容应该是先署名再写日期,而这份留言条却将署名和日期的位置颠倒了,所以这两处也是错误的。

小练笔:

你能帮小明写一张正确的留言条吗?好,我们一起来写。

先写称呼“小强”记住称呼后面加冒号;接下来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简要的写出主要内容;然后署名,另起一行,写在右后方;最后在署名的下面写上留言的时间。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会写留言条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留言条。

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教学内容:《如何让句子更生动》微课教案

执教者:文林路小学  王美荣

教学目标

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的好处。

培养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的好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进入到三年级的学习生活时,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写作文了,你想让自己作文中的语句更加精彩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法宝可以帮到你们呢?

二、讲授新课

法宝一、使用比喻句

对比下面这两个句子,看看哪个句子更生动。

    1、孤山东边是白堤,西南边是苏堤。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边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的漂浮在碧水之上。

相比较而言,句子1直接描写,很准确但不够生动,不吸引人;句子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中的白堤和苏堤灵动飘逸的特点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法宝二、使用拟人句

对比学习,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1、熟透了的石榴有的裂开了,有的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总结:第1句写出石榴成熟了,但语言不够吸引人;第2句,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写了石榴成熟后的不同形态,也写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三、小试身手

同学们在读完这两组句子之后,你是不是也很想试一试用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将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教学内容:《巧用对比,突出主题》微课教案

执教者:文林路小学  王美荣

教学目标:

什么是对比写法

运用对比写法有什么好处

在习作中学习对比写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对比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会看到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法加已描述获说明,就是对比的写法。

二、以课文《掌声》为例,讲授对比的写法

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没有得到大家的掌声之前,小英是自卑、忧郁的,

例如文中是这样写的: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但后来,因为讲故事,小英得到了同学们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中包含着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和肯定,从此小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她不在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总结:作者通过小英前后两次态度的对比,水到渠成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鼓励!

三、以《孙中山破陋习》为例,讲授对比写突出主题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文章讲了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是:因为看到姐姐因缠足吃尽了苦头,而姐姐的变化恰恰是最能反映缠足陋习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残害。

例如:缠足前的姐姐: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缠足后的姐姐: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姐姐的性格在缠足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缠足的残酷性,为孙中山坚决破除它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

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冲突,突出本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就可以选用“巧用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