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寺位于昆明市西北郊三华山深处,海拔2197米。
最早知名是看了《昆明地区古树名木一览表》,有柳杉群落。
去时山寺桃花盛开,但此门不开而开后门。
主角柳杉又名“孔雀杉”。为昆明寺庙中最常见的“佛树”,原生于我国华东地区,迁徙后扎根于云南古刹,留下汉传佛教传播足迹。
大门前零星见到3株。
寺院内有2株,最年长最粗壮者挂牌。

据《昆明地区古树名木一览表》,树龄500年,树高30米,冠幅9米×8米,胸径140厘米。
后院外侧,1株柳杉生长在常绿阔叶林旁。
在陶师舜《妙高寺觅古》一文中,孔雀杉又称辟尘木,据说有了它,寺里便不生蜘蛛网。徐霞客《滇游日记》中有“土人言,妙高寺正殿有辟尘木,故境不生尘……”之记载。至于数量,援引看护寺院老人之说,“寺中孔雀杉,据说龙云时代还有数十棵,就是十年前也还有近二十棵,现在却只剩得两棵了”(原文刊载于《滇池》2004年08期)。
难得一见的还有杏树与山楂树。


后院山谷系天然林带,有元江栲、滇青冈等老树,山坡上有杜鹃花。
新建凉亭内“继喜亭记”碑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记载了明朝天顺二年(1458)云南三月、四月及五月初不雨,云南镇守太监梅忠率官吏于昆“遍叩神祠”祷雨之后天降喜雨,谒妙高寺筹建亭处“少憩”,再逢喜雨得“继喜亭”之名(年份依沐继远《昆明妙高寺与继喜亭记碑》文确定)。天顺四年(1460)立碑为记,书刻有撰文者、书丹者与篆额者姓名及职务。
亭后,白龙娘娘庙原址建起庙宇。
与许多山寺不同,妙高寺公路通后门不通前门。
深受山下龙院社区背水群众喜爱的是妙高寺泉水,云南21世纪三年大旱时不涸。
附录:
妙高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元朝扩建,明朝修葺。
徐霞客《滇游日记》载:“妙高寺,寺门东向临重峡,后倚三峰,所谓三华峰也。三尖高拥,攒而成坞,寺当其中,高而不觉其亢,幽而不觉其阒,亦胜也。”
清康熙年间,修缮妙高寺。
清同治年间,大火焚毁部份殿宇。
清光绪年间维修前殿,中殿后殿仅存石阶、石柱墩。
清撰《云南通志稿》载,妙高寺为南诏“蒙氏建,林壑幽奇,栋宇璀璨,不假拂拭自无尘埃。滇中迭遭兵燹,此寺林木独存。”
民国十年(1921),喇嘛和尚住持妙高寺数年。
1940年,贡嘎活佛驾临昆明妙高寺灌顶授法。
1966年遭“破四旧”,长期无人看管。
1980年遭受火灾,寺毁过半,继而有洗劫之灾。
21世纪以来,仍有偷梁盗墓之劫。
……
2018年3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