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2020-07-20 17:37:27)
分类: A3-B8教师阅读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邹伶芝

拿到管老师所著《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后,我就会每天都抽点时间看看,因为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类书籍,管老师的这本书更像是他的日记本,正如书名一样,藏着他的各种秘密。而人们总是对于别人的秘密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得看完了这本书。但是,看完之后,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村小教师成长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很多的心灵鸡汤,但是你要问我这鸡汤都有些什么味道,我说不出来。只会说,很好喝。于是,我又开始看第二遍,在看第二遍之前,我仔细琢磨了目录,在管老师看来,一个教师成长需要五个方面的助力,而且他用他擅长的数学逻辑思维来给这五个部分划分了百分比。分别是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5的教育韧劲,10的教育写作。然后,再次阅读了每个小章节。看完后,我发现管老师教育中的那些闪光点全都汇聚在这一个个小故事里,串联起他的特级成长之路。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本书中发现的几点教师成长的秘密。

秘密一:无关基础,壮大特点   

在管老师看来,学校毕业时的基础仅仅占成功的2.18%。在我们的整个教育生涯中,这2.18分基础,并不会对我们的成功与否造成太大影响就管建刚老师来说,从小怕语文,怕作文,普通话说不毛笔字也写不好,一心想当数学老师,可是阴差阳错之间,成了一位村小的语文老师。一开始,别人怎么上课,他也怎么上课,别人怎么批评孩子,他也怎么批评孩子,走着跟其他教师一样的教育之路。管老师1992年开始上班的,直到1998年,他终于下定决定要好好教书。那会儿别人都在研究“作前指导”,而他独创一格,研究起了“作后讲评”。在之后的十年里,他利用作文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特级教师。管老师劝我们不要纠结于自己的基础不好,他说:“听我的普通话,看我的板书,底下的老师们窃窃私语,这,这也能成为“特级”呀?从此,老师们的信心比中了体彩的额头还亮,这不也很好吗?”你们听听,这是多么幽默风趣、体贴人心的鼓励呀。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就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有时候,这种优秀不仅仅带来动力,可能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压力,所以,我们偶尔也可以看看她们的小缺点,这样我们会觉得原来这些优秀的教师也是很接地气的,我们还是有努力的希望的。管老师还说,他发现了一个真理,当你成功了,你的缺点都会变成可爱的特点。所以,不要纠结于自己的缺点有多少,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的一个特点,一头钻进去,让自己的特点能越来越明显

 

秘密二:渴望行动,耐心前行    

管老师说:一个对成功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渴望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渴望’、又肯付诸行动的人,上帝也会帮他的。上帝不帮他,身边的人会帮他;身边的人不帮他,藏在灵魂里的智慧女神,也会出来帮他的。心里要‘想’,不一般地‘想’,水中憋了一分钟,想吸气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这段话管老师向我们传达了两个点——强烈的渴望付诸行动。管老师首先强调的是渴望,且必须是非常强烈的渴望,就像管老师有过退娃娃亲的渴望,从村小中心校的渴望,中心校市里学校的渴望,为了不成为末位淘汰制下的笑柄的渴望,为了让其妻自豪的渴望等等。这些都是内心非常实在和接地气的渴求。想当初,我努力考编也是为了争口气,不让别人说:读了大学也不过如此之类的话。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年之后,调走的调走,辞职的辞职,我一个老教师混在一堆新教师中间,总要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于是,我就努力去评一级职称。以前,觉得这些渴望带个人的功利性质,不能很坦然地摆上台面,但是却被管老师很坦诚、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显得如此亲切自然。然后,我就思考,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这样朴素纯粹动力,再赋予它们强烈的信念,当然,有了强烈的渴望之后必须付诸行动,否则就空想为了考编我们都是每天看书、练技能,为了评职称我也是努力多参加活动,多获奖。但是,当渴望过于强烈,人就容易变得急躁。当我们奋斗了一段时间后,没有看到什么起色或者说还没有看到什么收获,人就容易失去耐心。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安静下来的力量,有慢慢地将渴望变成现实的耐心。幼儿教师的生活就是一天天的带班,我们要有足够的“慢”的力量,保持对孩子、对教育的耐心,在这个慢的过程中默默地做自己的研究,静静地等待,这样,才能让教育智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秘密:坚持奋斗,保持韧性  

兴趣第一,那是对天才说的,对人才,意志第一。所以,要对自己一点,对自己的人,也许上天反而会对你好,甚至溺爱你的怎样算是对自己狠呢?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折磨过自己吗?我拒绝过自己吗?我强迫过自己吗?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经常折磨自己吗?我经常拒绝自己吗?我经常强迫自己吗?做教师的,强迫自己静下来读点书报、杂志,那是非常好的管理自己的法子。如果不跟自己“过不去”,能锻炼出什么来呢?管老师劝诫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坚持自己的道路,决定做的事情就要坚持,要笨脑筋死脑筋般去坚持很佩服管老师的意志力,他每天坚持跳绳1000下,试问多少人能坚持做到这看似简单的一点呢?他说他只要上班,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对比我自身,我简直自愧不如。我的园长也是很爱记录和写作的,我曾问她你那么多论文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她说你就把生活中孩子们的事情记录下来,到时候整理一下就能成为论文的素材啦。于是 我就赶紧的去买了各种笔记本,还给每一本本子都安排好了用途,头两天写的很起劲,仔细想着当天发生的事,把它记下来。然后有一天,可能因为加班太累了,就想着明天再写吧;又有一天觉得好像没什么内容可记的,那就下次写吧。 一次,两次……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想要坚持记录的初衷又变了味儿。现在想起来,其实内心是非常后悔的,觉得自己浪费了多少的教育故事记录啊。管老师说,假如时光倒流,他依然愿意这么过,流汗吃苦的日子,回味起来,是如此美好。 所以,努力过的人生回忆起来才是甜美无悔的人生。

秘密:笔耕不辍,阅读支撑   

我相信,每个老师第五部分,你的写作火焰被瞬间燃烧。管老师在这一部分重点强调了记录二字。“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的长远地都是会观察、会写的老师”,这是大学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每天都坚持写点什么,把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高兴的,不高兴的,成功的,失败的,有趣的,枯燥的等等琐碎事情,不求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和及时。这样,我们便会形成记录的良好习惯,在没话好写却仍然处在记录这项任务中时,灵感很可能就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将这些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记录下来,再来回顾这些教育行为时,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教育补救。既然已经有了这些记录,那何不再花点心思进行整理、分析和反思,使他成为一篇篇教育论文,帮助自己获取一点名利呢?笔尖,仿佛一个钻头,这个钻头,起先并不尖锐,磨上一两年,笔尖硬了,尖了,能往里钻了,能带着你从教育的表层,钻入教育的里层。这是管老师阐述的笔尖的力量,也是记录的魅力与意义所在。另外,任何写作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作为支撑,管老师说,他每写一篇文章,就要阅读10篇别人的文章,每写一本书,就要读100本别人的书。写然后读,给了我们最好的阅读指南,读然后写,厚实了我们的写作,在读和写的完美结合中,激发了我们的教育智慧。

秘密五:一个定数,十年磨一剑

1.暗暗抓根——湘粤毛竹用了5年的时间生长根系,我用了将近十年的时光,生长作文的根系。

2.意志第一——稻盛和夫说,这些“愚钝的人”,10年、20年后,都成为各部门的领导,原因是,他们有“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

3.韧性即耐性——一个能忍耐10年的人,一定优秀;一个能忍耐40年的人,简直是神。

4.一个定数——普通老师专心做10年,准能从“村小教师”做到“特级教师”,管建刚就是个例子。

5.旋转起来——10年,几乎是个定数,就看你在那一段里,静下心来做了10年。

6.身边的奇迹——我由此确信,成为大师要天赋,成为人才,则人人可以,只要你选定一点,坚持10年。

 

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是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老师们,只要我们找准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目标,从此刻开始,找准自己的着力点,给自己一个10年,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吧!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邹伶芝

拿到管老师所著《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后,我就会每天都抽点时间看看,因为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类书籍,管老师的这本书更像是他的日记本,正如书名一样,藏着他的各种秘密。而人们总是对于别人的秘密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得看完了这本书。但是,看完之后,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村小教师成长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很多的心灵鸡汤,但是你要问我这鸡汤都有些什么味道,我说不出来。只会说,很好喝。于是,我又开始看第二遍,在看第二遍之前,我仔细琢磨了目录,在管老师看来,一个教师成长需要五个方面的助力,而且他用他擅长的数学逻辑思维来给这五个部分划分了百分比。分别是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5的教育韧劲,10的教育写作。然后,再次阅读了每个小章节。看完后,我发现管老师教育中的那些闪光点全都汇聚在这一个个小故事里,串联起他的特级成长之路。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本书中发现的几点教师成长的秘密。

秘密一:无关基础,壮大特点   

在管老师看来,学校毕业时的基础仅仅占成功的2.18%。在我们的整个教育生涯中,这2.18分基础,并不会对我们的成功与否造成太大影响就管建刚老师来说,从小怕语文,怕作文,普通话说不毛笔字也写不好,一心想当数学老师,可是阴差阳错之间,成了一位村小的语文老师。一开始,别人怎么上课,他也怎么上课,别人怎么批评孩子,他也怎么批评孩子,走着跟其他教师一样的教育之路。管老师1992年开始上班的,直到1998年,他终于下定决定要好好教书。那会儿别人都在研究“作前指导”,而他独创一格,研究起了“作后讲评”。在之后的十年里,他利用作文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特级教师。管老师劝我们不要纠结于自己的基础不好,他说:“听我的普通话,看我的板书,底下的老师们窃窃私语,这,这也能成为“特级”呀?从此,老师们的信心比中了体彩的额头还亮,这不也很好吗?”你们听听,这是多么幽默风趣、体贴人心的鼓励呀。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就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有时候,这种优秀不仅仅带来动力,可能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压力,所以,我们偶尔也可以看看她们的小缺点,这样我们会觉得原来这些优秀的教师也是很接地气的,我们还是有努力的希望的。管老师还说,他发现了一个真理,当你成功了,你的缺点都会变成可爱的特点。所以,不要纠结于自己的缺点有多少,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的一个特点,一头钻进去,让自己的特点能越来越明显

 

秘密二:渴望行动,耐心前行    

管老师说:一个对成功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渴望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渴望’、又肯付诸行动的人,上帝也会帮他的。上帝不帮他,身边的人会帮他;身边的人不帮他,藏在灵魂里的智慧女神,也会出来帮他的。心里要‘想’,不一般地‘想’,水中憋了一分钟,想吸气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这段话管老师向我们传达了两个点——强烈的渴望付诸行动。管老师首先强调的是渴望,且必须是非常强烈的渴望,就像管老师有过退娃娃亲的渴望,从村小中心校的渴望,中心校市里学校的渴望,为了不成为末位淘汰制下的笑柄的渴望,为了让其妻自豪的渴望等等。这些都是内心非常实在和接地气的渴求。想当初,我努力考编也是为了争口气,不让别人说:读了大学也不过如此之类的话。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年之后,调走的调走,辞职的辞职,我一个老教师混在一堆新教师中间,总要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于是,我就努力去评一级职称。以前,觉得这些渴望带个人的功利性质,不能很坦然地摆上台面,但是却被管老师很坦诚、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显得如此亲切自然。然后,我就思考,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这样朴素纯粹动力,再赋予它们强烈的信念,当然,有了强烈的渴望之后必须付诸行动,否则就空想为了考编我们都是每天看书、练技能,为了评职称我也是努力多参加活动,多获奖。但是,当渴望过于强烈,人就容易变得急躁。当我们奋斗了一段时间后,没有看到什么起色或者说还没有看到什么收获,人就容易失去耐心。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安静下来的力量,有慢慢地将渴望变成现实的耐心。幼儿教师的生活就是一天天的带班,我们要有足够的“慢”的力量,保持对孩子、对教育的耐心,在这个慢的过程中默默地做自己的研究,静静地等待,这样,才能让教育智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秘密:坚持奋斗,保持韧性  

兴趣第一,那是对天才说的,对人才,意志第一。所以,要对自己一点,对自己的人,也许上天反而会对你好,甚至溺爱你的怎样算是对自己狠呢?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折磨过自己吗?我拒绝过自己吗?我强迫过自己吗?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经常折磨自己吗?我经常拒绝自己吗?我经常强迫自己吗?做教师的,强迫自己静下来读点书报、杂志,那是非常好的管理自己的法子。如果不跟自己“过不去”,能锻炼出什么来呢?管老师劝诫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坚持自己的道路,决定做的事情就要坚持,要笨脑筋死脑筋般去坚持很佩服管老师的意志力,他每天坚持跳绳1000下,试问多少人能坚持做到这看似简单的一点呢?他说他只要上班,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对比我自身,我简直自愧不如。我的园长也是很爱记录和写作的,我曾问她你那么多论文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她说你就把生活中孩子们的事情记录下来,到时候整理一下就能成为论文的素材啦。于是 我就赶紧的去买了各种笔记本,还给每一本本子都安排好了用途,头两天写的很起劲,仔细想着当天发生的事,把它记下来。然后有一天,可能因为加班太累了,就想着明天再写吧;又有一天觉得好像没什么内容可记的,那就下次写吧。 一次,两次……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本想要坚持记录的初衷又变了味儿。现在想起来,其实内心是非常后悔的,觉得自己浪费了多少的教育故事记录啊。管老师说,假如时光倒流,他依然愿意这么过,流汗吃苦的日子,回味起来,是如此美好。 所以,努力过的人生回忆起来才是甜美无悔的人生。

秘密:笔耕不辍,阅读支撑   

我相信,每个老师第五部分,你的写作火焰被瞬间燃烧。管老师在这一部分重点强调了记录二字。“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的长远地都是会观察、会写的老师”,这是大学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每天都坚持写点什么,把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高兴的,不高兴的,成功的,失败的,有趣的,枯燥的等等琐碎事情,不求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和及时。这样,我们便会形成记录的良好习惯,在没话好写却仍然处在记录这项任务中时,灵感很可能就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将这些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记录下来,再来回顾这些教育行为时,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教育补救。既然已经有了这些记录,那何不再花点心思进行整理、分析和反思,使他成为一篇篇教育论文,帮助自己获取一点名利呢?笔尖,仿佛一个钻头,这个钻头,起先并不尖锐,磨上一两年,笔尖硬了,尖了,能往里钻了,能带着你从教育的表层,钻入教育的里层。这是管老师阐述的笔尖的力量,也是记录的魅力与意义所在。另外,任何写作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作为支撑,管老师说,他每写一篇文章,就要阅读10篇别人的文章,每写一本书,就要读100本别人的书。写然后读,给了我们最好的阅读指南,读然后写,厚实了我们的写作,在读和写的完美结合中,激发了我们的教育智慧。

秘密五:一个定数,十年磨一剑

1.暗暗抓根——湘粤毛竹用了5年的时间生长根系,我用了将近十年的时光,生长作文的根系。

2.意志第一——稻盛和夫说,这些“愚钝的人”,10年、20年后,都成为各部门的领导,原因是,他们有“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

3.韧性即耐性——一个能忍耐10年的人,一定优秀;一个能忍耐40年的人,简直是神。

4.一个定数——普通老师专心做10年,准能从“村小教师”做到“特级教师”,管建刚就是个例子。

5.旋转起来——10年,几乎是个定数,就看你在那一段里,静下心来做了10年。

6.身边的奇迹——我由此确信,成为大师要天赋,成为人才,则人人可以,只要你选定一点,坚持10年。

 

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是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老师们,只要我们找准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目标,从此刻开始,找准自己的着力点,给自己一个10年,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