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主,再游戏 ——自主游戏“玩泥巴”的反思与感悟
(2016-08-12 11:57:02)分类: A3-B11先进教师经验交流 |
先自主,再游戏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赵老师的主持下,和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由我参与完成的“自主游戏案例”。我在大家面前畅所欲言,说是“经验分享”,其实是赵老师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中共同学习,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获得了成长。
这次分享会,我主要把亲身感受到的,对“自主游戏”的看法分享给大家,我所说的不一定全对,当然也更谈不上权威,只是一点点我个人的认识,哪里讲的不好不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我还是要引用两句理论的话。(有了专家和理论的支持,我就有信心讲下去了!关于自主游戏的理论很多,我就摘录我最喜欢的两句吧)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指南》中也明确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相信这两句理论的话,大家都不会陌生,可是怎么让这两句最理想的话真正实现呢?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怎样的条件与机会,如何给孩子创造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使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呢?
我和我的伙伴们是这样做滴:
一、自主游戏发起时
玩泥巴是每个孩子都爱的游戏,记得我小时候也总是喜欢在稻田里捏泥巴,非常快乐。现在长大了,成了老师,也对农村的泥巴很有感情。我所在的枫林幼儿园就是在农村,周围的田野很多,我常常想,现在的孩子是不是也和我当年一样呢?我特意抽时间带部分孩子去田里玩,观察他们对泥巴的兴趣,留意他们的交谈、发现和各种玩法。结果,当然和我想的
一样,孩子们一进入稻田里就像放飞的小鸟,非常兴奋喜悦。从那时,我就确定把玩泥巴做成一个案例,尝试着观察、记录、反思。
带孩子玩之前,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商议,怎么创设环境,提供哪些材料。环境就是现成的稻田,倒是不用费脑筋创设。那提供什么材料呢?在我们成人的印象中,泥巴就是用来捏捏动物等造型的。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挖泥,我给他们准备了小铁锹。第一次游戏时,孩子们一直在挖田螺,根本没捏什么作品出来。但是他们很开心,吵着还要来,并且他们自己就说:下次我要带水桶、带脸盆、带叉子······千金难买孩子兴趣,我和伙伴们就在每次游戏前积极准备孩子们需要的各种材料。游戏前,我们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同伴,允许孩子自带材料,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我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大小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愿望。
二、自主游戏进行时。
以前,老师很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事事包办代替,分配好材料,讲解玩法、规则,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老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少有发挥。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当然现在的老师都不会这么做了。我就说说玩泥巴时,我和我的伙伴都做什么。
第一个,当然是观察和记录。我们会观察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方面。比如,玩泥巴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子有冒险精神,女孩都母性大发。男孩们用各种方法挖土、砌墙、制造沼泽、陷阱,期间的话语交流真让我感动。一个男孩用泥巴磊了一座“山”,山上有水,他说:“我要保护水资源!”另一个男孩说:“我们一起加入好吗?”于是一群人就用砌墙的工具把水的周围磊上土墙,很细心。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机和相机拍摄记录孩子们的游戏过程,很累,但是也很快乐!
第二,提供支持、引导。
孩子们在玩泥巴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没水,比如材料不够,比如争抢工具等等,那我们老师在一旁就不能干看着了。虽然某些问题,孩子们可以自己解决,但是当他们解决不了时,我就得出面了。没水怎么办啊?引导一下。找啊,孩子们说,然后回想一下附近的沟渠里好像有水呢,让孩子去提,就这样解决了。材料不够怎么办呢?我得引导一下:“装饰蛋糕不一定要用塑料玩具啊。你看田里还有什么更好的东西吗?”孩子们看了一下,发现还有石头、小花、小草,正好可以用来装饰蛋糕。争抢工具怎么办呢?不管的话就要打起来了,老师又要引导:“争抢解决不了问题哦,想想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孩子们一听我这么说也就不好意思再争了,其中一个就说:“你先用这个刷平泥墙,我去提水和泥好了,等一下我们换!”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老师要做的不是干涉,而是帮助,是观察者,支持者。
三、自主游戏评价时
老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兴趣。让孩子们参与评价,回归快乐游戏评价的形式很多,幼儿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由于大班的幼儿思维、口语的发展不错,以及他们经验的丰富,完全有能力参与游戏的评价。我经常让他们谈谈游戏中他们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此时,我会肯定幼儿的评价内容,选取幼儿提及的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让幼儿自己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设法解决。在评价过程中,我努力引导孩子们看清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又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比如,在有一次评价活动中。有个女孩有点沮丧,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好不容易做的蛋糕被几个捣蛋鬼给踏平了。那几个捣蛋鬼倒是高兴坏了,破坏他人作品时笑得可欢了,当时我看见了也很生气。我就问集体这样做对吗?然后让他们想想自己心爱的作品被破坏了的感受。我的严肃和集体批评让孩子们懂得了珍惜他人成果的道理,比严厉批评有效,后面几次游戏,那几个捣蛋鬼就不破坏别人的作品了。
因此,评价对自主游戏的开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自主游戏反思调整时
最后,我想说的是自主游戏首先要真正解放孩子,让他们的心自由,才能更快乐地游戏。也就是我的题目“先自主,再游戏。”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玩泥巴”这个自主游戏的反思和心得,其实也谈不上“经验”(我还年轻,哪有那么多经验?),希望大家能在我的心得体会也能有所收获。希望我所讲的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听到大家更可贵的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