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祖籍陇西,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避父讳,不得举进士,虽然韩愈为此作《讳辩》,李贺仍未能应试,遭谗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诗多揭露时弊,发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他的诗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
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官至中书舍人。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曾注释《孙子》。
杜牧主张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融化、吸收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擅长文赋,所作《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2—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不得志。
在诗歌创作上,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年),字飞卿,唐代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被称为花间鼻祖。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李煜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诗文均有一定造诣,以词的成就最突出。
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沉痛,对往事的追忆,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晏殊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昌化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成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有集《稼轩长短句》流传后世。
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虽然仕途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金。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气吞残虏”。
陆游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1300年),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列“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战斗精神,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年),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