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度》教学设计

(2018-01-17 14:29:18)
分类: 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三里镇中心学校校本部    陈妮

教学目标:

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验用带符号(+”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写温度。

2.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调查探究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前一天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听天气预报,并记录五个城市的天气温度情况

教师准备: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查引入:

1. 昨天同学们都回家听了天气预报,现在老师来请你们同学们做一名“小小播报员”,把你昨天收集的五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播报给全班同学听,看看那位同学做的最好。(请同学汇报自己收集的信息,集体评价)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温度》

    二、探究新知:

老师昨天回去也收听了天气预报,现在老师把自己收集到五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分享给同学们,(出示以下五个地区的温度情况)

北京:零下25℃;

漠河:零下17零下4℃;

西安:06℃;

台北:1724℃;

拉萨:零下412℃;

......

请同学们看看你从老师收集的各地温度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

学生可能会发现所有的温度都是数字后面都有一个“℃”符号,还有的温度前面有“零下”两个字。教师以此引入探究内容:

1.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介绍“℃“读作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例如西安的温度是0℃到6℃,我们就读作:0摄氏度到6摄氏度。简写为06℃。

2.了解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北京的温度是零下2℃5℃表示什么意思吗?讨论得出结论零下2℃表示北京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摄氏度,5℃表示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是5摄氏度,零下2℃比5℃冷。

师: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说一说零下2摄氏度大概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5摄氏度大概是一天的什么时候?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用-2℃表示零下2℃,用+5℃表示零上5℃,+5℃中的+通常我们会省略掉。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所学习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其他四个地区的温度情况。

    3.认识温度计

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上都有哪些信息?重点学习0℃,它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线。

师:先请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本上标出上边五个地区的温度情况,再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展示自己标的过程,其他组做小老师进行评判

师:通过我们刚才标记各个城市温度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

a 我们在辨认温度高低的时候是数字越大,温度越高吗?如果不是,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零上温度是数字越大,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是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b 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五个城市中,每天的最低温度、最低温度和0℃之间有什么关系?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相差多少度?利用温度计算一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c 我们在温度计上标记温度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才会准确?

学生可能会总结出:首先要先找分界线0℃,然后如果是零上温度就要从0往上数,如果是零下温度,就要从0往下数,一定要细心,就不会出错。

三、习题巩固:

1.课本第85页第1题。请同学们集体比大小,并说说理由,教师评价。

2.课本第2题。请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自己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知识拓展:猜一猜,我国乌鲁木齐,昆明、三亚、哈尔滨这四个城市今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大概是多少吗?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桌利用我们平时的“星号”评价方式对你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A类同学独立完成课本第3题。

B类同学独立完成课本第3题中的第1、2小题,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第3小题。

六、板书设计:

温度

北京:零下2℃5

零下2℃ 表示零下温度  记作:-2℃  读作:零下2摄氏度

5℃   表示零上温度  记作+5℃ 或5℃  读作:5摄氏度

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读作:0摄氏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