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洛南中学语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5-10-23 20:37:39)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博客 |
洛南中学语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
洛南中学
洛南中学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49人,其中从教未满6年的青年教师10人,50岁以上的教师6人。要特别说明的特色教师有:郝云峰,省级名师,语文特级教师;李云峰,语文特级教师;杨文颖,省级教学能手;毛启智,市级教学名师;刘亚宁,市级教学能手;王小瑛,县级教学能手;杨丹,县级教学能手。还有,双学位1人,研究生学历2人。从整体来看,语文组教师教学教研实力强,好学上进精神好,不甘平庸劲头足。
但是,调查发现,有几种值得重视和反思的不良倾向:
一、自我满足,使命缺失。个别高职已评、年龄稍微偏大的老师自觉志得意满,教学教研工作不再倾力投入,只满足于2节课的教学工作;学校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不做,即就是安排的工作也是得过且过,敷衍应付,更不要说创新开拓,精益求精。
二、耽于享乐,责任缺失。一些老师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娱乐消遣、炼体养生方面,而在研修和教学方面投入得不够。他们认为,生命是自己的,工作是国家的;把工作看淡些,把生命看重些。地球离了谁都行,家庭离了我不行。于是,生活型的教师越来越多,学习型的教师越来越少。
三、职业倦怠,激情缺失。教师工作,平淡,无波澜。上课,下课,作业,辅导,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一些老师甚觉无聊无趣,干着干着,精神松懈了,激情消退了,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像机器一样规律地运转着,上课,便上课,辅导,便辅导,周而复始,教学水平不是螺旋式上升,而是原地打转。
四、甘于平庸,目标缺失。一些老师没有明晰的职业规划,没有研究方向,没有奋斗目标,平庸而不上进,视职业为谋生手段,自甘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走到哪儿,是哪儿。没有动力,就没有创新。老牛拉磨,转一圈又一圈。
以上种种,虽非主流,却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教育,关乎国家的安全,关乎民族的未来。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不得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探究非主流存在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评价体系不健全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我校评价教师的办法只有一个:将期中、期末考试的人均分和有效人数做一比较。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毕竟太单一,很不全面,不能反映老师的全貌,不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管理即评价。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杠杆,里面蕴含着活力。教师在全面、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位置,他就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自然就会迸涌出不竭的动力源泉。没有评价体系,教师既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自己。结果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能茫然地孤独地前行。评价教师,除了教学业绩,还应该有教研业绩、师德师风等。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行,虚化了,也不行。要能量化,要实在,要有可操作性。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评价结果应作为绩效工资的调配理由、评职晋级的条件和评优树模的依据。总之,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的杠杆。
二、激励措施不到位
三、培训力度不达标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物质刺激不允许或很苍白的情况下,要不断对教师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理想教育。比如,可邀请陕师大图书馆副馆长马晓雄讲教师职业道德,可组织观看魏书生演讲视频,可组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叶圣陶、李希贵等名人传记,可组织阅读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演讲比赛等等。目前,我校只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而且稍显肤浅,“青蓝工程”落实也不力。应该分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培训,把师德与师能培训相结合,把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把骨干培训与非骨干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德能的基本途径。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管理即评价。这句话道出了评价的重要性。如何评价教师?首先建立教师业绩档案,全面了解教师现状,从师德、教学、教研三个方面量化考核,然后综合评价,按学年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三级三类”评选标准,建立学校学科骨干教师体系,鼓励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和带动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教研工作。量化考核的细则要严密、科学,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
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依据新常态,研究新政策,制定与之配套的奖励措施。无视教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违背以人为本的大原则的。奖励先进,才能唤发后进。物质奖励如若确实与政策抵触,就要充分利用好三把杠杆:绩效工资、评职晋级和评优树模。这三把杠杆的前提是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第一位,奖励第二位。没有评价,就没有奖励;没有奖励,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单纯的物质奖励或单纯的精神奖励,其促进作用都是有限的。
三、自我教育与专家引领相结合
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但专家的引领,往往能使我们豁然开朗,使我们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地。请名流到校讲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学校还要舍得花钱培养、包装本校的优秀教师,加速他们的成长,使之成为自己的本土专家,以带动更多的老师茁壮成长。教师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校要研究教师,教师要研究教师,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如此,学校才能呈现生机和活力。
2015年4月28日
附:
洛南中学语文学科教师专业成长调查问卷
1、您从教几年了?
A、不满6年
2、您怎样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
A、关乎民族的未来
C、专业要求很高,很难做好
3、工作这么长时间,您对自己满意吗?
A、很满意,很享受自己的课堂
C、比较满意
4、关于语文教学,您在哪方面下得功夫更多一些?
A、朗诵
5、您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怎么样?
A、很有效,值得推广和坚持
B、不应视为通向高效的唯一模式,不应强力推行
C、好是好,但难以操作
D、不好,应该取消
6、您认为影响教学效益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A、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C、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7、您是怎样批阅作文的?
A、全收全改,详批细改
B、一次详改一部分,以了解存在的问题为目的
C、先浏览,再批阅,再重点批阅
8、您是怎样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的?
A、坚持阅读
E、疲于应付班级管理和各种教学事务,无暇顾及
9、您认为抑制自己专业成长的因素是什么?
A、自身懒惰
D、没意思,不想做
10、您对未来有明晰的规划吗?
A、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
C、没有想过
11、您的专业需求是什么?
A、专家引领
C、独立、安静的学习、工作环境
12、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您最想对校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3、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您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