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15-10-27 23:22:21)
标签:
365杂谈 |
分类: 教学感悟 |
《6,7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组“用数学”的内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关键。 下面我针对我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首先,我复习了简单的图画问题,学生根据图意用加法计算。第一题是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图意继而用加法计算。左边有4朵花,右边有2朵花。学生自然会想到合起来一共有几朵花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为下一步学习有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问题做好了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帮助理解。
然后,引进数学家是如何简单直观的表示出一共有几多花的这个问题的呢?教师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引出“大括号”,明确“大括号”表示的意思。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只”,让学生考虑问号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大括号加上问号表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过步步追问让学生逐层理解,明确图意:“左边有 4 只,右边有 2 只,一共有几只?”然后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图意,再加上手势边比划边说一说图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只就是问“合起来有多少只?”。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此时,学生对这题已基本理解。接下来,我再出示减法的应用题,信封里有7个笑脸,我拿走2个,可以提什么问题,那大括号和小问号该花在哪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讲解,得出减法的基本模型。最后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加减法的应用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