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你可能不知道的国内“微课”起源(一)

(2015-10-15 22:29:30)
标签:

教育

微课

分类: 微课资料
你可能不知道的国内“微课”起源(一)
微课背景与定义系列【4】

http://s10/bmiddle/002d1PbUgy6KjofRMN3a9&690

       这几天在阅读有关微课文献的时候,一谈到微课在国内的起源,不少专家学者都会提到“2011年初,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选活动”并将其作为国内微课的萌芽,于是笔者找到了当时佛山市教育局下发的红头文件,说的却是:佛山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征集评选,如下图,可见当时用的并不是微课的概念,人们只是在之后再给套上一个微课评选的名头(2012年的第二届评选活动官方使用的是“微课”这个名字)这个活动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收集到一千多个优秀课例
http://s3/bmiddle/002d1PbUgy6Kjp4CUQa32&690
       不少媒体对此次评选活动进行了报道,南方日报报道的题目是: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 点击率破5万;佛山日报报道标题如下:佛山全国首创“微课堂”粉丝海量。可见不仅仅是被认为国内微课起源活动的“佛山优秀课例评”对微课的概念仍不清晰,当时的媒体更是不清楚,于是报道成“微课堂”。

       那么当初佛山市为什么会搞这个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的呢?

       评选活动的红头文件是这样说的:
       
       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展示和交流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秀成果;
       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这个描述的落脚点其实仍在最后一句,原因是早从2006年开始,佛山市就实施每2年一次的优秀课例征集与评审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完整的课例进行评审,但整节课视频太长,况且又不是录下来的每一分钟都是要点,于是他们将教学重难点等精彩片段录下来,就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这些简短的视频,也方便学生点播。这些描述在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在2012年的文章《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中可以查到。

       当时的胡老师还提到了微课的拓展应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互助式教研。而没有提到给学生观看以供自学用。可见当时的“胡式微课”仍停留在教师间教学教研交流上。与现在的结合了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等相关概念的微课概念相比显得比较的原始。

       同样也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定义微课,总说微课包含“微反思”甚至“同行点评”?反思不是在课程结束才有吗?学生还没有开始学哪儿来的反思。原因就是当初微课(优秀课例)开始的时候主要就不是给学生看的,录得就是老师上的课

       那么看来,当时的微课其本质还是一种公开课,只是对录下来的课程进行了切片处理,或者是仅仅录其中的一段,来进行点评与相互交流学习。从全国中小学第一届微课大赛的作品来看,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老师们上交的不少微课作品就是截取以前的公开课得到的。由此可见当时的一线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与现在也很不一样。

       至于为什么在2011年,胡老师会酝酿发起“微课”这个概念,根据他在2011年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的文章《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猜测,应该是受到国外Microlecture概念的影响。这个世界最巧的是这个英文单词翻译过来正好是“微课”,这名字和“优秀课例(微型教学视频)”太相近了,就像是上帝特意过来给“优秀课例”取个洋气的名字。

       但是了解Microlecture的起源或者是看过《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的人,应该清楚,国外的Microleture与咱们微课的起源有几个不同点

       1.Microlecture发起并应用于高等教育,微课则是中小学;
       2.Microlecture建议时长60秒到3分钟,微课则是5到10分钟;
       3.Microlecture不仅包括视频,还包括音频,微课则特指视频;
       4.Microlecture起源是为了直接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微课起源是教师专业能力评比;
       5.Microlecture的制作主要包括视频、作业、讨论等,微课则包括教案、学案、课件、反思、点评等。

       以上聊的都是一些当年的故事,当然这两年微课的理论与应用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中使用微课,也有关于微课在高等教育中运用的研究。

       在笔者看来,微课其实应该简单一点,我们这些所谓搞研究的也不要想多了,把微课本身搞的很复杂。重点是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也许有一天我们搞清楚了那个教学方式,何止是微课,微课本、微作业、微音频。。。啥都出来了。

       另外也有声音说微课的创始人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老师,也有声音说数字故事是一种新的微课形式。笔者也有兴趣去扒开看看,后面在写吧,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