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妆历史名人杂谈 |
中国古代有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埃及有艳后克里奥帕特拉让凯撒、安东尼两大英雄拜倒在石榴裙下。
人类对“美”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其他,“美”从古至今都在影响着政治和国家。
而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与风尚,恰恰体现着这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够反映的就是女子的妆容。比如盛唐的妆容艳丽大气,而宋朝的妆容则是“薄妆”、“素妆”。
甚至在同一时期,因由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女性的妆容也各有千秋。
但无论这些妆容有何不同,我们往往都可以从妆容的背后看到一个女性,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命运。
“末代最美皇后”——婉容
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无论生活习惯还是妆容都趋向洋化。
而晚清的最后一位皇后婉容,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后也是最美的皇妃,她全名郭布罗·婉容,别名伊丽莎白。学英语,吃西餐,热爱文学,也喜爱西洋文化。婉容的琴棋书画和英语水平在当时闻名遐迩。
作为时尚新潮的中国女性代表,她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受西方先进思想熏陶,是一位内刚外柔,集东西方优势于一身的女性。
而她的妆容在1924年出宫前后有着很明显的变化。
出宫前
妆容严谨,一丝不苟
长袍加身、满族式“两把头”
盆底鞋花哨钿子,旗头为主。
粉色系胭脂作为腮红,清淡柔和眼妆,
脸颊着色偏黄,薄施朱粉,薄而秀美绛唇妆
眉毛纤细高挑,弯似新月,
以低眉顺眼,柔顺为美
妆容清新淡雅,含蓄内敛,
手持折扇,美人扇呈现一种东方女性静态美。
出宫后
摩登女性,新潮时髦
开衩旗袍,西装,小洋装
高跟鞋,皮鞋
唇色艳红,色彩艳丽
短发烫发,名媛大波浪
雾眉淡扫,佩戴墨镜
妆容精致自由,时尚新颖,令人赏心悦目
虽然出宫后,婉容有了相对比较自由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受时事约束,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婉容的生活也遭到日本人的实时监视,最终染上了鸦片,于40岁病死于监狱。
身边无一人为她哀哭,凄凉而悲惨,实在令人唏嘘。她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特定女性的悲剧。
虽有鸿鹄之轻盈,蛟龙之矫捷,却被折断了双翼。
“英伦玫瑰”——戴安娜王妃
同一时期,英国正是强盛时期,王室礼节繁多。王妃以端庄优雅,沉稳干练为风格特色,既要展现魅力,又要注意形象。
而这一时期,戴安娜王妃是皇室时尚标榜的气质王妃,以她标志性自然无暇的妆容,成为一个时代美的象征,被称为“永不凋谢的英伦玫瑰”“人民的王妃”“慈善天使”“世界上被拍摄最多的女人”。
她是时尚界的典范,引领风尚走向,也是王室最会穿搭的王妃,没有之一。她的人生就像一场服饰之旅,始终保持着时尚女神的地位,美了一个时代。
哑光质感的底妆
裸色口红,钟爱玫瑰唇色,浅三文鱼色
高光眼妆,晕染范围增加立体感
眉毛加重,线条明朗,眉峰突出,提升气色
加粗上扬的上眼线,蓝色的下眼线
深色眼影,面积大
简洁奢华的耳饰、晚霞般的腮红
干净利落的短发
裙子紧身,裙摆在膝盖以下
根据场合,佩不同帽子加以修饰
时髦前卫,个性不出格,耐人寻味
戴安娜王妃的妆容,正如她的性格一样,精致美丽,却带了几分跳脱。
熟悉她的人,应该知道戴安娜王妃偏爱蓝色眼线,但她的专业化妆师曾经一度建议她蓝眼睛不适合再画蓝色眼线,会显得双眼无神。
带着一些倔强的叛逆,正是她的魅力之一,也注定了她不会永远被束缚于一段不幸的婚姻。虽然之后不幸遭遇车祸去世,但她治愈般的笑容,无论走在哪都是焦点所在,哪怕是去了天堂,也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英伦玫瑰”。
同期妆容PK:平手
一个是“最美的开端”“最时尚的皇后”婉容,一个是“时尚的延续”“最美的王妃”戴安娜。
虽然红颜多薄命,结局都令人可怜可叹,但她们的美貌和才学都为历史留下了鲜活明快的一笔。
婉容捐出珍珠、项链、大洋,救济穷苦组织,水灾受害者。
戴安娜拍卖衣服,捐给慈善事业,慰问流浪群体,艾滋病者。
同为才貌双全,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虽已香消玉损,所承载的教养学识得以永生。
不同妆容代表了一个女性的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少女时的明快艳丽,成熟后的优雅端庄,每一次的妆容都是女性对生活的答卷。
正如“末代最美皇后”婉容和“英伦玫瑰”戴安娜王妃一样,时代我们无法挑选,命运我们无法强求。
但对于美,她们以及许许多多女性,甚至男性都仍旧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因为追求美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追求“意义”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