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胡杨树》赏析

(2018-07-23 07:55:07)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作赏析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真的,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更别说司空见惯的被污染的大气层玷污得灰蒙蒙的树了。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下子涌出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摧枯拉朽的力量来。

    这便是胡杨树!

    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

    胡杨!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岭出世,威风凛凛。无风时,它们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根雕——世上永远难以匹敌的如此巨大苍莽而诡谲的根雕。它们静观世上风云变化,日落日出,将无限心事埋在心底。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

    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它们狂放不羁在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世上穿戴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难遮掩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凡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

    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皴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风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携风挟雷的奖章。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色火焰。

    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这样的树,永远不会和大都市用旋转喷水龙头浇灌的树、豪华宴会厅中被修剪得平整犹如女人刚剪过发的树雷同。

    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我摘下几片胡杨树叶带回北京,那是儿子专门嘱咐我带给他的。树叶很小,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如同锈的痕迹,比柳树叶还要窄、短,甚至丑陋。但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是的,北京没有。

 《胡杨树》是一篇咏物散文。胡杨树只生长在大漠荒原,它的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深深感染着作者,作者以对它的景仰之情为切入点,娓娓道来。文章既有对胡杨树的粗线条勾勒,也有对其细部的精细刻画,读来使人身临其境,内心备受震撼。结尾处照应前文,一语双关,颇令人回味。

    从结构上来说,作者开篇点题,但技法精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什么样的树?惊呆,慑服,心潮澎湃,精神一振……这众多词汇的聚集都是“这样的树”带给作者的震撼力使然,所以步步引人入胜,每个读者都急于想探寻答案,而原来“这便是胡杨树”,入题自然而醒目。

    文章以下总写作者对胡杨树的印象。它只生于戈壁大漠,屹立在塔里木河畔,默默装点着那里纯色的自然景观。接下来通过与其他树种的对比,凸显胡杨品格:它饱经沧桑,它坚贞不屈,它不矫情造作,它经得起风雪干旱……用于比较的对象,有孱弱纤小的树种,更有以往倍受推崇和赞美的银杏、松柏,层次分明,把胡杨树三千年生命力的顽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胡杨给作者的总印象就是铁骨铮铮一硬汉,它静则岿然不动,动则千姿百态,远望苍浑凝重,近观条缕清晰。风住时,它们如智者般泰然自若,此处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视觉角度将其静时的淡定和从容刻画出来;风来时,文章则着重从听觉方面展示了胡杨树枝条抖动时的气势;远远望去,这种树有着清晰的轮廓,走近看来,轮廓细化为树皮的粗糙,树干的扭曲和树枝的摇曳升腾。不朽不倒,胡杨总是举着不朽的利剑,挑战命运和自然。总之,只要看到胡杨树,就会想到一种人——英雄,就会想到一个词——生命力。

    文末,作者用了两个“这样的树”,再次对心中的树发出赞叹:它是深沉的,它是坚定的,它是富有个性的,所以“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文章到此首尾呼应。为了践行对儿子的承诺,作者带几片胡杨叶回北京,虽然这些叶子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是“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是的,北京没有。”一语双关,既是说北京不具备生养胡杨树的环境,更为说明北京的树没有像胡杨那样的坚强品格。胡杨是美丽的,它因为它的坚强而美丽,让每一个见到它的人精神奋进。“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每个人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考验。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只有荒凉的沙漠,而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荒凉。何况在荒凉的沙漠还有一个榜样为我们树立,鼓起我们前进的勇气,支撑我们勇敢前行!这才是《胡杨树》的题中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国宝金缕玉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