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2019-01-23 19:44:25)
标签:
学习教育 |
1.人的性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时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
2.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
4.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
5.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6.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7.人们常把源头归咎与学校,殊不知学校只不过是让家庭教育潜在的问题显现出来而已。
8.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儿童在站立的时候总是要靠其他物体才能挺直身体。人们总是对这样的孩子说:“站直了”但事实上,孩子依靠在什么上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总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通过惩罚或奖励,我们虽然可以很快使他们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他们希望获得帮助的心理并没有得到满足,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这个孩子属于被娇宠过甚的一类。
9.僵硬的、专横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离他们的教育者越来越远。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10.惩罚对于儿童来说一般是弊大于利。因为如果这个儿童经常犯这种错误,教师或家长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屡教不改。如果这个儿童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那么,人们通常会因为这种总体的好印象而不会那么严厉地惩罚他。但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即没有在全面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这点与脱离整个旋律来理解某个单一音符类似。
后一篇:《儿童教育心理学》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