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倾听》四章
(2017-02-05 10:18:55)
标签:
杂谈文化时评若人诗歌 |
分类: 故乡是一棵老树 |
《无处倾听》四章
在甄祥和陶兰芝很年轻的时候,甄祥念书的地方离陶兰芝家非常近,他念初中的时候,陶兰芝还是一个赶着猪在山上悠闲的村姑。他们本是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阴差阳错,竟结了婚,生了孩子。而且不仅只有四个孩子,另外还有三个,不过都夭亡了。甄梅英本还有三个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的姐姐。在老王子很小的时候,甄祥经常在他们姐弟面前说起那夭亡了的三个名义上的姐姐,"要是她们还在的话,她们肯定比你们都聪明、懂事。在襁褓中的她们,每当我出门去,她们就会伸出肉嘟嘟的小手向我挥手说再见……"
这样的话,甄祥经常提起,不知还要重复多少次,有时是对登门拜访的人说,而更多时候,他是说给现在的孩子听的,不知是出于怀念还是由于悔憾。
他俩结婚的年代,是贫穷的时代,小孩子夭亡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但自从甄祥跟着他的大舅子学了风水之后,他便认为,孩子之所以常常生病,甚至夭亡,都是因为祖坟的关系。如果他不曾亲自将祖坟重新修顿,那么老王子的堂姐可能早就死了,因为在此之前,甄祥的大嫂抱着孩子四处求医,却求医无门,又没有富裕的钱。说也奇怪,祖坟修顿之后,甄氏家族竟慢慢地恢复了元气。
老王子的爷爷在他还没出世前就驾崩西归了,墓穴便是甄祥躬身选定的,但是当时甄祥与他的大哥以及三弟之间矛盾重重,谁也不服谁。于是,甄祥强烈要求下葬的时间必须在午时,可他的大哥非要在巳时,最后在巳时便把棺材用黄土埋了。甄祥因为受了气,伤心无奈地跑回来,睡大觉。时至今日,老王子爷爷的坟上寸草不生。下葬那天,午时过后,一场大雨滂沱而下。
甄祥的母亲死得更早,在他十二岁时就死了。他常常以这个铁证如山的事实反衬自己的坚强,也同时为了反衬一条不成文的定律,哪怕是多么年幼苦难的人都不应该用年龄尚小的借口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脱。
这天早上,甄梅英已把菜烧好。陶兰芝蓬头垢面地从里屋出来,几分钟之后,甄祥也出来了,面无表情。
开饭,在这样的家庭,在这样的时候,无论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就连甄小舟也感觉得到。
陶兰芝拒绝吃饭,甄梅英劝了之后老王子接着劝,甄小舟也同样得劝,这是甄祥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劝说法。自己虽不亲自出马,待人的诚意可见一斑。劝了多次的陶兰芝,倔强得很,不迟就不吃。
也许,大人在很多待人接物方面不如孩子,在人情世故的拐弯抹角上孩子又不可与大人同日而语。有台阶下的时候,别人愿意给你台阶下的时候,你该珍惜。
人,越愤怒越容易意气用事。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就是在这种歇斯底里中演变得愈发惨烈而不可收拾的。
饭吃到中途,甄祥的火气一下子窜上天,烧到了眉毛,陈年旧事瞬间决堤:"你跑啊,三番五次,是不是特别想那个男人?啊!"
他的声音震动了房梁上的青瓦,飞出了瓦缝,飞到屋后的马路上,飞进路人的耳朵,同时也飞进了老王子的三婶的耳朵,他的三婶笑得眼眶里有了泪花,老王子咬紧嘴唇。
孩子已迅速吃干净了碗底的饭粒,甄祥夹一筷子菜送进嘴里大嚼三两下后,用力地将筷子砸在盖板上,发出了混沌的声响。喉咙一动,又破口大骂:"你亲生的娃娃你都不要,你还要去给别人带孩子?啊!"
每说一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响度总是最高分贝的,他的眼睛瞪得圆溜溜,如同死牛的眼珠子那么大。孩子们坐在一旁,一声不响,老王子的拳头不知在何时已握成圆形,虽然很不像样,但看得见那隐形的气。
甄祥越骂越起劲,这顿饭已持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挂在墙上的钟表懒洋洋的。突然,老王子做出了一个惊动所有眼球的举动,他迅速地伸手端起盖板上的一只碗,一转身反手倾倒了碗中的菜,倒进了偌大的猪食锅。老王子的眼中泪花闪烁。
这一举动杀了甄祥措手不及,怒火冲天,"啪"一声清脆响,老王子已感到火辣辣的疼,又听见一声"啪"的干脆,老王子两腮火辣。泪水早顺着红红的小脸淌成小溪,母子哭声混合着,飞出了瓦缝。
和甄祥关系不错的近邻闻声赶来。小树林里挤满了围观、劝架的人。
在甄祥和陶兰芝很年轻的时候,甄祥念书的地方离陶兰芝家非常近,他念初中的时候,陶兰芝还是一个赶着猪在山上悠闲的村姑。他们本是不同世界里的两个人,阴差阳错,竟结了婚,生了孩子。而且不仅只有四个孩子,另外还有三个,不过都夭亡了。甄梅英本还有三个如花似玉,聪明伶俐的姐姐。在老王子很小的时候,甄祥经常在他们姐弟面前说起那夭亡了的三个名义上的姐姐,"要是她们还在的话,她们肯定比你们都聪明、懂事。在襁褓中的她们,每当我出门去,她们就会伸出肉嘟嘟的小手向我挥手说再见……"
这样的话,甄祥经常提起,不知还要重复多少次,有时是对登门拜访的人说,而更多时候,他是说给现在的孩子听的,不知是出于怀念还是由于悔憾。
他俩结婚的年代,是贫穷的时代,小孩子夭亡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但自从甄祥跟着他的大舅子学了风水之后,他便认为,孩子之所以常常生病,甚至夭亡,都是因为祖坟的关系。如果他不曾亲自将祖坟重新修顿,那么老王子的堂姐可能早就死了,因为在此之前,甄祥的大嫂抱着孩子四处求医,却求医无门,又没有富裕的钱。说也奇怪,祖坟修顿之后,甄氏家族竟慢慢地恢复了元气。
老王子的爷爷在他还没出世前就驾崩西归了,墓穴便是甄祥躬身选定的,但是当时甄祥与他的大哥以及三弟之间矛盾重重,谁也不服谁。于是,甄祥强烈要求下葬的时间必须在午时,可他的大哥非要在巳时,最后在巳时便把棺材用黄土埋了。甄祥因为受了气,伤心无奈地跑回来,睡大觉。时至今日,老王子爷爷的坟上寸草不生。下葬那天,午时过后,一场大雨滂沱而下。
甄祥的母亲死得更早,在他十二岁时就死了。他常常以这个铁证如山的事实反衬自己的坚强,也同时为了反衬一条不成文的定律,哪怕是多么年幼苦难的人都不应该用年龄尚小的借口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脱。
这天早上,甄梅英已把菜烧好。陶兰芝蓬头垢面地从里屋出来,几分钟之后,甄祥也出来了,面无表情。
开饭,在这样的家庭,在这样的时候,无论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就连甄小舟也感觉得到。
陶兰芝拒绝吃饭,甄梅英劝了之后老王子接着劝,甄小舟也同样得劝,这是甄祥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劝说法。自己虽不亲自出马,待人的诚意可见一斑。劝了多次的陶兰芝,倔强得很,不迟就不吃。
也许,大人在很多待人接物方面不如孩子,在人情世故的拐弯抹角上孩子又不可与大人同日而语。有台阶下的时候,别人愿意给你台阶下的时候,你该珍惜。
人,越愤怒越容易意气用事。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就是在这种歇斯底里中演变得愈发惨烈而不可收拾的。
饭吃到中途,甄祥的火气一下子窜上天,烧到了眉毛,陈年旧事瞬间决堤:"你跑啊,三番五次,是不是特别想那个男人?啊!"
他的声音震动了房梁上的青瓦,飞出了瓦缝,飞到屋后的马路上,飞进路人的耳朵,同时也飞进了老王子的三婶的耳朵,他的三婶笑得眼眶里有了泪花,老王子咬紧嘴唇。
孩子已迅速吃干净了碗底的饭粒,甄祥夹一筷子菜送进嘴里大嚼三两下后,用力地将筷子砸在盖板上,发出了混沌的声响。喉咙一动,又破口大骂:"你亲生的娃娃你都不要,你还要去给别人带孩子?啊!"
每说一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响度总是最高分贝的,他的眼睛瞪得圆溜溜,如同死牛的眼珠子那么大。孩子们坐在一旁,一声不响,老王子的拳头不知在何时已握成圆形,虽然很不像样,但看得见那隐形的气。
甄祥越骂越起劲,这顿饭已持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挂在墙上的钟表懒洋洋的。突然,老王子做出了一个惊动所有眼球的举动,他迅速地伸手端起盖板上的一只碗,一转身反手倾倒了碗中的菜,倒进了偌大的猪食锅。老王子的眼中泪花闪烁。
这一举动杀了甄祥措手不及,怒火冲天,"啪"一声清脆响,老王子已感到火辣辣的疼,又听见一声"啪"的干脆,老王子两腮火辣。泪水早顺着红红的小脸淌成小溪,母子哭声混合着,飞出了瓦缝。
和甄祥关系不错的近邻闻声赶来。小树林里挤满了围观、劝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