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20日大盘预测,后市会怎么样?

(2016-10-19 22:29:46)
标签:

杂谈

​一.大盘预测回顾与总结

http://ww3/large/006ee7eqgw1f8xtzw1yvfj31590jo11j.jpg

​      1.收评:周三沪深股指小幅高开后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3084.72点,上涨0.84点,涨幅0.03%,深成指报10757.9点,下跌39.10点,跌幅0.36%,中小板指报6930.13点,下跌28.84点,跌幅0.41%,创业板指报2184.91点,下跌13.23点,跌幅0.6%。沪市成交1975亿元,深市成交2980亿元。板块方面,预高送转、次新股、外资背景等板块涨幅居前,充电桩、国产软件、免疫治疗等板块跌幅居前。 

        2.今日大盘收阴十字星,结论不准确,不过大盘还是算涨的,预测的走势基本上都是吻合实际大盘走势冲高回落,最后拉升,冲高减仓的操作策略也很准确。

二.技术分析

        周三股指小幅高开后冲高至年线附近遇阻回落,收盘沪深指数涨跌不一,量能与前一交易日基本持平。沪指MACD数值由13.3上升至14.89,DIF与DEA指标逐渐上升至0轴上方;KDJ指标处于超买区域。日K线上,沪指短中期均线已形成多头排列,指数在跳空缺口的支撑下逐步上行,上方年线压力位仍有震荡整理的需求。大盘在3100点一线遇阻,大盘上攻受挫随后回落震荡走低,受到年线的压制,未能收复年线,不过年线已成主力的囊中物!就短线走势而言,没放大2000亿以上的量能水准下触及年线这样的重大技术位走势反复一些是自然正常的。

三.明日分析

​        今日两市整体呈现大涨之后的回调态势。三大股指早盘高开低走,市场人气有所遇冷,午后,两市多次拉升,但无奈获利盘释出,市场资金略显迷茫,热点的快速切换结果依旧是两市逐步走弱。近日市场各方尤其关注的年线,A股八月中旬就发起过挑战,可惜铩羽而归,而今天市场只能在早盘勉强越过年线,随后卖盘涌出,可见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对年线还是相当忌惮。3100整数关口是当前市场不敢贸然跨越的雷池,八月份的突破是以7000亿的成交量作为动力,而目前两市成交量不足5000亿,向上发起攻势自然难上加难。由此可见,围绕年线的拉锯战不可避免,认清了这个事实,就不必对股指抱有太高的期望。所以明日我觉得大盘应该或有回踩然后拉升震荡概率大。

四.操作策略

        总的来说目前趋势继续向上,并且由于前面有长时间的调整,所以目前向上的突破的概率显然更高。并且,如果大趋势为前面是4浪回调,那么本次上涨应该是五浪上升,期间会有回调什么的,但是大方向还是看涨。市场的成交量于前段时间断崖式的萎缩,目前量能有所放大,回到了2000亿附近,要是量能到2500亿,行情的量能血液将更加健康。有量才有行情,有量才有攻击的行情,指数压的越紧爆发弹的越大。今日大盘冲高回落,我们的操作策略依旧准确,那么明日我打算如果大盘往下回踩到支撑位附近我会买入部分仓位然后盘中拉升再T掉,总体控制小仓位。总体我觉得3100附近,大盘算是一个高位了,总之这附近顶多小仓位玩玩。明日先这样的操作计划,如果有变我再提示。

​五.操盘点位

支撑位:3076   3065       压力位:3096    3105

        很多人都担心近期如有回调会暴跌破3000,我就暂时说说我的看法。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几个底部是逐级抬高的,2638点—2800点—2930点—2970点,最近的低点都在2970点附近了,请问3000点还会再轻易击穿吗?如果现在大跌把3000点击穿掉,那么,到年底前都难以走强了, 低迷的调整行情将更加难以吸引场外的增量资金进场,年底临近,机构的吃饭行情就会彻底泡汤了。然后下跌需要一个过程,筑底又需要一个过程,何其漫长?无论是监管层、国家队、各大机构、当然还有散户,就会是全输的局面,道理就这么简单!你说呢?观点先这样,如遇特殊情况我们在修正,我会坚持不懈的给大家最不模棱两的解盘,希望大家积极点赞顶帖支持。

       注意:现在微博上冒充我的人已多达100多人,大家注意甄别,如遇冒充的注意帮忙举报​;较为郁闷的是现在我的文章也有人抄袭,微博,微信公众号都有,如遇也可以举报,大家也要留心注意!!(冒充和抄我文章近期太疯狂了,我今日就特此说明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