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与跳绳融合的教学设计

(2019-12-17 14:19:49)

信息技术与跳绳融合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跳绳是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 本课以短绳为主线,把短绳、 长绳两者的相同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设计的。 通过跳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 创新意识, 发展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技能。 由于六年级学生对跳绳的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 对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熟悉, 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搜索基本的学习资源。 另外,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的思路定位为“基于信息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自主探究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体现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理解, 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方式的转变。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掌握跳绳的基本知识, 了解跳绳的发展历史,树立信心, 对跳绳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2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弹跳、 柔韧、 灵敏、 协调等身体素质, 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跳绳技能。

 3运用信息技术的帮助, 同伴间合作探索新的练习方法, 尝试、 实践并掌握几种新的活动方法和游戏。

 4通过跳绳学习,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运动的兴趣,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增进身心健康。

 5通过跳绳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活动中表现出同伴间互相关心、 互相鼓励、 互相帮助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同伴间密切配合完成各种练习。

难点: 通过学习,掌握跳绳活动的技能和创造新的练习方法。

四、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 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和实践, 在相应的环节里面, 通过学生的探索出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 从而学生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享受成果。

主题教学法: 设定教学方法, 围绕所设主题进行选择内容, 在活动中突出主题的特征。 : 双绳变变的游戏。

 游戏教学法: 根据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重组、 创设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达到多种目标。如: 双绳变变、 十字绳等。

竞赛教学法: 在游戏的活动中融入竞赛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 双绳变变与长绳带短绳跳环节。

 五、学生分析

 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 体能普遍较好,对跳绳有关的游戏和练习方式都有较强的兴趣。 跳绳方面, 基本的正摇跳, 一带二向前摇跳等技术动作, 长绳的双人摇跳、 多人摇跳等技术动作有较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具备了 向较高一层次难度发展的条件。 比如: 多绳交叉跳,长绳短结合跳, 双长绳, 十字绳跳并列跳等, 这些技术动作学生都有较浓的兴趣。

六、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功能室、 计算机、 概念图 7.6 绿色版软件、 暴风影音播放器、 毽球、 跳绳、 学生、 录音机

七、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视频导入

 1: 了解跳绳的知识 学习内容: 观看跳绳技能学习及比赛课件资料

学习目 : 通过观看竞技跳绳表演, 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跳绳的发展和活动的方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精彩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参考教材: 自选中国跳绳网及胡平生老师提供的资料。

2问题思考: (1) 请谈谈跳绳的发展现状。 (小组讨论)

(2) 跳绳的基本动作有哪些? 你已经掌握了哪几种? 你的动作也这样具有科学性吗?(对比反思, 提升认识)

3实践活动: 通过搜索网络资源, 进一步了 解和掌握跳绳的相关知识, 并完成一篇摘录稿,字数500 字至 800 (课后完成)

4问题思考: 如何才能达到像网络及光盘介绍的陈老师、 胡老师这样的水平? 请你给同伴提一个建议 (提示: 从意志品质、 同伴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方面去考虑)

 5综合思考: 跳绳是我国的传统民间体育文化, 在中国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体育文化也不断地丰富, 同样跳绳和毽球的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 结合我校的情况,你认为我们学校开展一些怎么样的活动? 如何提高同学们的水平?

 6任务活动: 小组讨论, 自主发言。

 ()  跳绳教学  

常规及课前组织:

 1课堂常规 组织: 四列体操队形

 2宣布课的内容、 热身活动。  

尝试、 探究新知阶段:

 1:  学生自由尝试基于视频内容的变化。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组织: 68 人一组分组进行。 教法: 1 帮助学生分组。

2巡视辅导。

3语言激励。

3学生示范。

5参与学生活动。

6展示评价练习。

(三) 巩固及发展阶段

1.     分散与集中练习。

2.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3.     评价鼓励。

(四) 结束及拓展

1放松身心活动

2、小结与评价本课学习情况

3布置课外练习内容(同伴间交流学习心得; 课后小组巩固本课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