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社会、道法组教学计划

(2018-09-22 21:50:43)
分类: 1、方案制定

上 塘 城 西 中 学

二〇一八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                 

 

                               

 

任教老师姓名  胡晓英、胡灵、徐静、胡玲弟、张苍静、陈彭玲、戴凌云                                   

 

 

 

 

 

 

 

 

 

 

 

二〇一八年九月十三日制定


一、

本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历史与社会部分

本册书是在七年级讲述社会是怎样的基础上,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侧重于沿着时间维度讲授人类社会的主要方面,侧重完成本课程承载的历史教育的任务;同时,既注意空间维度,又注意围绕现实社会思考历史问题,将历史教育与学习定位在为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坐标上。

第一单元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介绍了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几个早期文明。这些早期文明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以及希腊、罗马。这一单元的课文总体上采取了中外混编的形式,既凸显了几个早期文明多元发展的特点,又勾勒出夏、商、周时期中华早期国家的发展线索。第二单元介绍典型的中古时期欧亚国家。欧洲封建国家主要讲了查理曼帝国。亚洲国家主要讲阿拉伯帝国和日本。西方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基督教文明关系十分密切;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也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三单元介绍了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概况。秦汉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变革、政治举措和文化创新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单元的课文总体上采取了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探究则围绕丝绸之路集中探讨当时的中外交流状况,突出史地综合、中外混编的特色。第四单元勾勒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概况。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分裂混战,但南方经济空前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在冲突中逐渐汇聚,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隋唐之际,一系列承前启后的制度创新,使盛唐时期呈现出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风貌。宋代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以及南宋与金对峙的阶段,最终兼容并蓄,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元朝的重新统一,进一步拓展了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市镇经济与海外商贸的兴盛,市民阶层的兴起、思想文化的活跃以及三大发明的完善与应用,都标志着那时的中华文明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道德与法治部分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分为两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 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分为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 社会生活讲道德 做守法的公民 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

第三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分为两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积极奉献社会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共分为三课 国家利益至上 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 建设美好祖国 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任教班级学生的双基要求,发展哪些素质教育能力

历史与社会部分

1、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2、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3、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4强化史地知识的联系。一方面,在历史叙述中,注意地理知识(包括地图)的运用,帮助学生营造空间观念,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深化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活动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个角度分析、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二)能力目标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我们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本学期素质能力测试       次,其中着重分析     

 

任教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

 

 

 

 

 

平均分

 

 

 

 

最高分

 

 

 

 

及格率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从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历社和思品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历史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历史与社会和思品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8、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

9、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二、

日期

课时数

教学内容

 

1

9.3-9.9

 

5

社会1.1

道法第一课

 

2

9.10-9.16

 

5

社会1.2

道法第二课

 

3

9.17-9.23

4

社会1.3

道法 复习

 

4

9.24-9.30

5

社会综合探究一 复习 练习

道法练习、第三课(1

 

5

10.1-10.7

0

国庆放假

 

6

10.8-10.14

5

社会2.12.22.3

道法第三课(2)第四课(1

 

7

10.15-10.21

5

社会综合探究二、复习、3.1

道法第四课(2)(3

 

8

10.21-10.28

5

社会3.23.33.4

道法第五课(1)第五课(2

 

9

10.29-11.4

5

社会3.5综合探究三、复习

道法第五课(3)复习

 

10

11.5-11.11

3

期中考试

 

11

11.12-11.18

5

社会4.114.124.13

道法第六课

 

12

11.19-11.25

5

社会4.14、复习、4.21

道法第七课

 

13

11.26-12.2

5

社会4.224.234.24

道法复习

14

12.3-12.9

5

社会复习、4.314.32

道法第八课

15

12.10-12.16

5

社会4.334.344.35

道法第九课

16

12.17-12.23

5

社会4.364.37、复习

道法第十课

17

12.24-12.30

5

综合探究四、复习、练习

道法单元复习、练习

18

12.31-1.6

5

期末复习

19

1.7-1.13

5

期末复习

20

1.14-1.20

 

期末考试

21

1.21-1.27

 

125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寒假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