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社会备课组教学计划和分工
(2018-04-15 21:21:41)分类: 1、方案制定 |
七年级下册社会备课组教学计划和分工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教材为2016版的《道德与法治》,坚持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 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功能。为此在拿到新教材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欲达到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校七年级学生毕业于不同小学,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16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多样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自主探究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5、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新课思想程品德的教学。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 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理念为基石,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都是从小学升上初中的新生。从年龄结构方面看,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水平与小学生差别不大,在适应新的初中生活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磨合期;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不少学生来自非课改地区,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起始年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本册教材内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以中国地理知识为主,分为4个单元: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从对中国的了解,到对台湾的探究,再深入对中国不同地区地理的认识(四大地理分区);了解生活变化,认识历史的发展变化,调查探究的方法实践。然后是对文明发展的初步把握,最后是对人类文明的探源,理解文明多样性的由来: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第五、六单元
难点:中国整体的地理知识;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变化构成了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世界;分析和探源文明演进的来龙去脉。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
五、教学要求
1、所有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亲近自然、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力争使本学科成为优质学科,学生成绩优秀,不出现低分现象,培养高分层。
六、具体措施
1、掌握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落实课改精神,创新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以学案教学为主,本期学案力争超过教案的三分之一,少讲多读,精讲多练;
4、加强教学研究,进行内容整合,减轻学生负担;
5、辅差帮困坚持不懈,确保无人掉队。
6、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7、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生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七、教学进度表及集体备课主备老师安排
周次 |
日 |
教学内容 |
周课时 |
主备老师及备课数 |
|
1 |
2.26~3.4 |
始业教育 |
1 |
+ 4 + 4 |
徐静 缪鹿滨 胡灵 |
2 |
3.5~3.11 |
课程介绍 5.1国土与人民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
5 |
||
3 |
3.12~3.18 |
5.2山川秀美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
5 |
||
4 |
3.19~3.25 |
5.3地域差异显著
第三课 |
5 |
||
5 |
3.26~4.1 |
综合探究五及测评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
5 |
||
6 |
4.2~4.8 |
6.1北方地区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
5 |
9 + 4 |
胡灵 李永洲 |
7 |
4.9~4.15 |
6.2南方地区 法治第二单元测评 |
5 |
||
8 |
4.16~4.22 |
6.2南方地区 第六课 “我”和“我们” |
5 |
||
9 |
4.23~4.29 |
复习迎接期中考 期中 |
5 |
||
10 |
4.30~5.6 |
6.3西北地区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
5 |
7 + 4 + 3 |
胡晓英 朱家彪 张苍静 |
11 |
5.7~5.13 |
6.4青藏地区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
5 |
||
12 |
5.14~5.20 |
综合探究六及测评 法治第三单元测评 |
5 |
||
13 |
5.21~5.27 |
7.1规则的演变 7.2传媒的行程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
5 |
||
14 |
5.28~6.3 |
7.3生活的故事 综合探究七 第九课 |
5 |
8 + 4 |
戴凌云 厉月华 |
15 |
6.4~6.10 |
8.1原始先民的家园 8.2早期文明区域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
5 |
||
16 |
6.11~6.17 |
8.3中华文明探源 综合探究八 |
5 |
||
17 |
6.18~6.24 |
法治第四单元测评 复习 |
5 |
||
18 |
6.25~7.1 |
复习迎接期末考 |
5 |
|
|
19 |
7.2~7.8 |
|
|
|
注:以上教学进度安排随学校工作变化而调整
七年级社会备课组成员:戴凌云、徐静、胡晓英、张苍静、胡灵、缪鹿滨、李永洲、朱家彪、厉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