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拥抱

标签:
杂谈情感 |
http://s6/mw690/006e2hlMzy79OeDBIUte5&690
一个门铃响了,另一个门铃也响了。我知道准是儿子回来了,因为别人只会按门上的门铃,不会按墙上的门铃。我开了门,儿子叫了声妈妈,然后就张开双臂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紧紧拥抱着左摇摇右晃晃。虽然我穿着冬衣,感觉不到儿子的体温,然而一股暖流涌进心田,温暖着全身每一个细胞。
那是在东北寒冷的冬天,气温零下二、三十度,儿子当时只有四、五岁,他常常用他那热乎乎的小肉手暖我冰冷的手,如果我的手还暖和不过来,他会说:“妈妈,把手放在我的后背上。”“我的手很凉,你不拍冷吗?”“不拍冷的,我是火娃呀!”我笑着说,“我们家也有个火娃喽。”我曾经给他讲过火娃的故事,显然他把冬天没有棉衣穿,住在火烧过的树洞里,戏弄了地主儿子的火娃,当成了心中的英雄,自己学习的榜样。看着他那稚嫩的脸,我紧紧把他搂到怀里,他依偎在我的怀里一动也不动,静静地听着我的心跳,仿佛他是世界上的最幸福的孩子。是啊,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孩子最安全最温馨的港湾。
http://s9/mw690/006e2hlMzy79OeGoJokb8&690
我向来主张,父母与长大成家的孩子不要住在一起,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自己工作、社交的圈子。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在市区找工作,我不反对;在市区买房子成家,我也支持。儿子离开我们,独立在市区工作、生活,彻底”断奶“了。儿子的家离我家大概有六、七十公里,路况好时,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离儿子远了,然而我们的心从未远离。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儿子三天两头就与我们视频连线,有时问问我们吃了什么小菜,有时就是为了看看我们。如果他爸爸接了视频,他就会问,“我妈呢?”如果我接了视频,他会要求,“我要看看爸爸。”我们有什么需求和困难,他知道了,总是说“这个交给我们办。”前些日子,
腊月二十二晚上八点钟,儿子突然回来了,他从车上搬下来两大箱海
鲜。一进屋他把箱子放在饭桌上,开始用刀子划开隔热塑料泡沫箱上的包装。我说,“我们自己会处理的,你赶快回去吧,明天还要起早上班。”可是他仍然继续拆着,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他叫我拿些食品塑料袋,只见他把一袋袋海鲜的包装拆掉,按照我们每天吃的量,分装在食品朔料袋里,然后整齐地放在冰箱的冷冻格。他一边做一边说,这样节省空间,又不至于冻在一起,你们拿起来也方便。儿子想的细致周到。如果我来处理这些海鲜,冰箱万万放不下的。全部搞定已经九点多了,儿子带着所有拆下来的垃圾走出家门。临走还不忘嘱咐一句,“你们好好照顾自己。”我望着他下楼的背影,感到儿子是那么伟岸,仿佛是我心中可以依靠的一座山。
http://s11/mw690/006e2hlMzy79OeSbNJU2a&690
前些日子,看到一幅画,画面上一位婴儿坐在婴儿车里,一位老爷爷坐在轮椅车上,婴儿好奇的望着老爷爷;老爷爷羡慕地望着婴儿,心想,我曾经是你,你最终会变成我。看到这幅画,我十分感慨,这不就是生命的轮回吗?
儿子曾是坐在车里的婴儿,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如破土的小苗茁壮成长。儿子读小学、中学、大学,工作,最后离开我们在市区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每一次我目送他离去,似乎感觉离他越来越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离去的背影越来越高大。儿子长大了,他用心、细心地呵护着我们,我们成了他的婴儿,成了他割舍不下的牵挂。
林语堂说:“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德·康德说:”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小夜曲。“ 我觉得老年的这首小夜曲不能缺少孩子的演奏。
拥抱的感觉是美好的,这种肌肤之亲,在中国人眼中只能发生在
夫妻、父子(女)、母子(女)、祖孙之间,而心灵的沟通成就了心灵的拥抱,这种拥抱无关地域,无关距离,是更高境界的拥抱。思念于心自然要发之于外,张开双臂拥抱你的父母吧,这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
拥抱是美好的。朋友,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拥抱过你的亲人?释放自己的情感,用真心去拥抱你的长辈,你的晚辈,用真情拥抱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