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普8】保险纠纷,竟是因为没看懂合同

标签:
保参谋保单保险纠纷保险科普保险合同 |
原创:保参谋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普通人寿保险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最多的险种;理赔纠纷和销售纠纷是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问题。
其实,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保险那纸晦涩难懂的合同。很多消费者在遇到出险,申请理赔时,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合同约定有出入,无法获得期待的结果,纠纷也就产生了。为了避免纠纷,保障自己的利益,看懂保险合同很有必要。这篇就给大家列出几个关键点。
一看保障范围,也就是能保什么。
比如意外险,是不是有伤残保障,有没有附加交通意外、附加医疗保障范围、门诊报销,是否含有猝死保障等等;再比如重疾险,是否含有轻症、中症保障;疾病种类有多少种;赔付次数;是否含有豁免保费等。了解了这些信息,那合同的基本保障内容就清楚了。
二看保障责任
明确保障责任,也就是要明白这份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理赔,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会赔付。这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后的核心利益。比如免赔额、免赔天数,达不到约定就不赔;再比如必须且合理的医疗费用,如果不是合同约定的必须且合理的费用,那只能自己买单。
三看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也就是除外责任,看在何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不承担赔偿和给付的责任。免责条款列举了保险公司不理赔的几种事故状况,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要当心回避这些状况的出现,为避免日后的纠纷做一点事前准备。
四看时间节点
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犹豫期、生效期、观察期、保障期、宽限期等等。这些不同的时间节点究竟有什么作用,消费者在这些时间节点上可以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都应该事先了解清楚。比如观察期,大部分医疗保险单有观察期的规定,在这段时期内出险(一般是90-180天),保险公司视为保险未生效,不会给予赔付。
再比如宽限期,就是合同到期但可以延长一段时间,这个期间出险保险公司是否赔付看合同。还有一个诉讼时效,就是如果不满保险公司的赔付或答复,去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约定。
最后别忘了看看常规信息
一般在保险的最前面,都是保险合同的基础信息,比如哪家保险公司,买的什么产品,保费周期计算、保险金、缴费方式等等。另外,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也都要搞清楚。
保险条款看不懂?保险合同太高深?其实保险没有那么难懂,明确了几个关键信息点,可以有效减少保险纠纷。
如果你还是看不懂手里的合同,如果你觉得看条款太麻烦,不妨来【保参谋】咨询保参谋。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买到合适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