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服务选才引导教学——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0-01-10 22:21:03)
标签:

365

分类: 资源共享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卷、卷及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贯彻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和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秉承“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渗透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发挥了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指挥棒”功能。

一、试题特点评析

1.聚焦立德树人,凸显育人功能

试卷衔接新的课程标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包括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民主法治、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理念,弘扬团结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济世奉献奋发有为。命题素材鲜活,构思新颖,反映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新成就,内容新颖,贴近生活,隐喻了“四个自信”,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如:全国卷第42题钱穆《国史大纲》一题,彰显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服务社会、责任担当的价值取向,同时告喻人们:社会的进步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体现了“文以载道”的优势,凸显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2.着力考查学科素养,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着力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的共同倾向。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统领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今年的历史试题,选材别具一格,突出学科特征,显性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知。如全国卷第33美国与拉丁美洲对比,因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美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而拉美长期落后;江苏卷第23题关于“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防止历史认知的极端化倾向;天津卷第5题分析英国民主制度的弊端,喻示政治制度必须符合国情,民主政治不会一蹴而就,无论哪个国家,其制度都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全国卷第24题,战国时期,秦国完成一系列浩大的水利工程,国势迅速增长,当今中国的“超级工程”领跑世界,发展速度举世惊叹,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试题选材强化了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

试题同样重视时空观念的考查,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中,要求考生对事物与时空的联系进行分析判断。如,天津卷第1题四川广汉出土青铜器,北京卷第12题关于新疆地区和阿尔泰山北麓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丝织品,北京卷第16题关于京津冀地区民族企业简表,三个问题的构思立意颇为相似,都需要从时空角度把握历史,才能得出正确判断。其导向性在于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认知习惯,能够基于特定时空,准确把握历史事物

依据史料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体现于多个历史试题中。全国卷第28题,英文报刊关于光绪帝的报道,要求学生依据史料辨明作者意图,以此甄别考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全国卷第42题关于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侧重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考生的关键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只有经过全方位的审辩式思考,才会有独立的正确认知。

研究历离不开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今年的历史命题导向明晰,关注现实问题,彰显家国情怀,正面引导学生以国家繁荣、民族自强和社会进步为使命。如江苏卷第22题,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论证翁仕朝的家国情怀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题旨在于启发学生关注世界探求新知,为民族复兴而上下求索;江苏卷第9题“不许戎衣有泪痕”,颂扬杀敌疆场保家卫国,使英雄流血不流泪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全国卷第40题,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全国卷第25题佛像造像风格的变化,反映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以及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秉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此外,试卷立意精巧,设问梯级递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如北京卷第37题“历史记忆”,关于祖先认同、时代使命、历史书写的构思立意,反映少数民族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反思民主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此及彼,引发学生对欧美民主革命的深层思考。试题度揭示了古今中外文明发展的共性与特点,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显著的区分度,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有清晰的指向

二、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毫无疑问,201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是引领中学历史教学的路标,对每位历史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历史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政治方向,将其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教师要立足长远,循序渐进,“一核四层四翼”的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其次,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岗位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关注学术前沿问题,了解命题人的主要观点,把握命题政策导向,并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其三,历史教学必须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引导学生用开放性、审辩式思维分析问题;聚焦课程标准,着眼关键能力,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辩证思考“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良性互动之道。

其四,重视学生文本阅读,指导学生碎片化快餐化阅读转变为深度思考有效阅读泛观博览,用活教材,鼓励求异思维,着眼关键能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使历史学科经世致用、知古鉴今的社会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

            2019年6月

作者简介:张挨平,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研究专长为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及高考改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本文应约发表于《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