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枪打出头鸟”的反思

(2019-11-21 22:08:53)
标签:

365

分类: 论文评选

  常能听到一句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出头鸟”是指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枪打出头鸟”,意思是说群鸟最先飞起的最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

这就会引发我们思考:出现“枪打出头鸟”这种现象,到底该谁反思?

“鸟”还是“持枪者”?是受伤者还是施暴者?

01受伤者“出头鸟”应该反思

反思你这只鸟是否“锋芒毕露”。

做人要低调,学习高山流到低谷的水,谦卑;学习高挺、心空的竹,虚心。

做事要踏实,不要过猛。做事猛常常由人的性格决定,直率、利落之人往往爱这样。如果你在一个单位工作,按理说我们应鼓励”敢想敢干,敢打敢拼”者。但有时凡事都抢着干,也未必是好事。尽管你干得漂亮,成绩优异,但也不见得收到赞誉,很可能还让人心生厌恶,心存芥蒂,一旦认为你就是威胁,可能就被持枪者“除掉”。

所以,我觉得“鸟”在竞争中生存,一旦改变不了环境,就必须要改变自己。若不改变,就可能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时告诫自己: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反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耍小聪明,不斤斤计较;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韬光养晦。因为这才是处世的智慧,生存的哲学。

02 持枪的施暴者更要反思  

反思这只鸟该不该被打。

有一个故事你或许听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人走过却没人砍伐。庄子问他们为什么,都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不禁感叹,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才能终享天年啊!

庄子从山中出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叫童仆杀鹅热情款待。童仆问朋友:“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朋友说:“杀那只能叫的。”

结果那只会叫的鹅成了下酒菜。

这个故事道出了砍伐人和主宰鹅命运的主人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境界。看来,认知的差异和思想境界的不同都会影响一个主宰别人命运的人的判断水准、决策水平。

如果你是主宰别人命运的持枪者,请慎用你手中的“枪”。让善良、公平、正义驾驭你的枪,使好你的权。

假若你是一个一级管理者,请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慧眼识才,才尽其用。因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假若你是一个二级或三级管理者,请用好你的话语权。你的角色类似于童仆的角色,你的话语影响着一级管理者的决策权。不要小瞧你的角色,要胸怀宽广,要包容手下,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自觉屏蔽“耳旁风”,辨识真伪,去假存真。

03 持枪者所立足的社会更应该反思

一个社会的风气,影响着持枪者。

北宋大才子苏轼一度遭贬,是因为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过人的节操。在新党执政期间,他作为旧党的代言人讲话,遭到排挤,其实他并非反对改革,而是反对新法没得到论证。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旧党执政,对新法全盘否定,他又挺身而出,反对把新法说得一无是处。

其实苏轼内心很清楚,新党执政,支持新法,荣华富贵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旧党执政,站在司马光一边,仕途会一片光明。可他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为浮云,完全不计较这些,这也是他“这只头鸟”遭殃的根本原因。

苏轼被贬不是自身能力不及,他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地方为官时他仁政爱民,政绩被老百姓认可。曾带领徐州老百姓抗洪,曾带领杭州百姓整治被淤泥堵塞三分之一的西湖。

苏轼在政治上的凛然正气和文学上的浩然之气是互为表里的。他一生仕途坎坷,不是他的错,是当时社会的悲哀。

近一千年过去了,社会制度更替,社会发展迥异。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在5035人受访者中虽有55.4%的认为在现实中很少有人愿做“出头鸟”,但是78.8%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需要“出头鸟”,而且83.0%的受访者认为,当“出头鸟”并不是莽撞,而是不在乎他人眼光,勇敢坚持为梦想奋斗。

从这项调查来看,“出头鸟”的呼声”还是挺高的,因为社会的进步需要有能力、有思想、有正能量的人去推动。一个有良性规则的社会是需要“出头鸟”的付出,尽管有时牺牲了“出头鸟”自身的利益,但是为了社会发展,他们还是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与使命。

所以,不管是在求学还是在工作阶段不要过早去掉自己的棱角,保留一些原本具有的“出头鸟”的特质,积极向上,拼搏进取,敢想敢干,有自己内心的坚持。

优秀没有错,坚持追求优秀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成长路上不要太过小心,真心希望有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伴你前行,即便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人,不开心的事儿又何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