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

(2015-12-06 22:57:59)
标签:

365

分类: 在线交流

本课题名称:《汉代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

录制时间:2015年11月1日

时长:8分钟

知识来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一专题《儒思想演变》第   

基础知识:

教学类型:讲授型、启发型、探究学习型。

适用对象:中学历史教师、高中学生、自主学习适合中等水平以上学生

我们学习家思想的演变知道汉代是儒家学派重大发展并取得至尊地位的转折时期,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么,汉代的儒家思想与先秦时期相比有何异同?为什么由普通的学术流成为正统思想并取得独尊地位呢?

节微课:汉代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解说词)

内容

先秦

设计

 

 

 

 

 

 

相同之处

    1.重视对人民的教化。先秦儒学将对人民的教化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注重教化,认为“圣王以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重视以礼治国。先秦时期孔子强调以礼治国,荀子主张治国应以礼教为主。汉代儒学把礼看做治国经邦的基本法度。“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礼记·经解》)

    3.强调重义贱利。《论语》“不义而富贵,我如浮云”孟子曾对梁惠王说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董仲舒提出:“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4、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春秋战国动荡年代,孔子提出“仁”“礼”的目的就是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孟子“仁政”学说、荀子“礼法并施”都是救治社会的方案,其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

    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 “三纲五常”思想的出发点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王朝的大一统,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不同之处

    来源不同汉代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依据《公羊春秋》学说,吸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内容不同汉代儒学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这些都是不同于先秦儒学的内容。

 

    地位不同先秦儒学在所处的时代不受重视,汉代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影响不同先秦儒学奠定了儒学的基本范式,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汉代儒学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和社会稳定,但消极影响也很突出我们民族性格中的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

 

 

 

内  

画面

时间

结尾

    感谢你认真学习这微课内容请完成对应的作业。下一节微课的内容为《“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辨析

 

 

教学

反思

 

自我

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