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简报:我县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5-11-15 18:46:06)
标签:
365 |
分类: 工作简报 |
近日,走访了本县几所高中学校,与十几位高中校长、班主任、教职工面谈,初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写成简稿一份,与同仁共享。
在创建教育强县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与之不适应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必须不虚美不隐恶,明白问题所在,并着力解决之,这对教师、对家长、对事业都是极为重要的
概括地说,主要是管理制度问题和队伍(领导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管理者本身的视野和眼界不适应科学管理的要求。管理效率低、管理方法简单。多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刚性管理多,柔性管理不够。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看似教育管理日趋精细化,实际上这种管理取向已经不适应新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需要。
2、对师生的评价量化过多,重结果,轻过程。
3、青年教师比重过大,相当比例的人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而教师培训工作不能赶上。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方法陈旧;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管理者受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的影响,对教学管理的根本目标缺乏认识,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质量观,使教学管理停留在日常事务性管理的层面上。
4、教师的发展空间狭窄。包括政治地位、学术声誉等方面。
5、青年教师流动性大。从2011年以来招聘到高中教师岗位上的百名教师,已有四分之一离开本地,这些教师源自北师大等六所师范大学,教学功底扎实,敬业精神好,但因为待遇不高,生活环境不好,纷纷离开。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给后期教学工作带来损失。
二、采用的对策
为适应社会需要,实现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管理对策。
1、对常规教学的指导应侧重研究教师备课及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2、对教育管理者素质的新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向教师学、向学生学,在实践中学习提升知识素质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3、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和发展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中的
采用二维度的评价指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符合学生需要”的评价标准。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
4、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由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受教师专业权威的影响,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更多的关系到知、情、意、行等方面,因此学校组织中的主要角色是教师,但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系下,上级领导以行政化的指令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层职能部门也只是上传下达,教师只能机械的执行。教师发展的自主权缺失。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为此必须改变培训方式,重视非学历培训和教学性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5、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筑巢引凤;用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人事调动、职务升迁、职称晋升的办法调动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
6、科学的发挥校长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对整个学校的极大影响作用。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他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关键在校长。校长的影响力主要有两种;强制力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个人素质影响力——非权力因素。前者是人民赋予的,它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或指令,借助管理机构和组织原则,带有很大的强制性、服从性。这种权力的影响力,如能运用得当也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它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总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人服从,有一种理解也执行,不理解也执行的意味,有时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后者主要来自校长自身的素质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等对教职工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校长在管理学校中除正确使用权力因素外,还要注意发挥非权力因素的作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用自身良好的素质修养感召教职工,使教职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拧成一股绳,促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