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离骚(节选)》听课记录

(2017-04-07 20:16:24)
标签:

转载

分类: 语文教学

《离骚(节选)》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一、了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一、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背诵课文。

    二、品味、鉴赏诗歌中移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带领学生背诵)谁能说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化水平或文学水平。其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

 二、初读体验。

    ()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

    ()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师生齐读。

()提问:你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三、相关知识介绍。

    ()学生交流课前查到的有关知识。

    ()教师补充。

    1.介绍楚辞。

   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2.介绍屈原及《离骚》。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 400多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再读感悟。

  ()学生齐读全文。

  ()[提示]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五、理解诗句。

  ()学生参阅注释,分小组讨论翻译诗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字面意思即可。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教师点评。

 ()再次诵读全诗。

六、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自l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部分(912):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

  第三部分(1324):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

 七、诵读全诗。

  要求:读出节奏和情感,尝试背诵。

 八、研读文本。

  1.课本上对话栏中说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1)写自己高贵的出身:从远祖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王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写自己出生的祥瑞:诗人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诗人对自己在这个时候降生充满自豪。

    (3)写自己美好的名字:诗人自述父亲给他起的美好的名字,这个名字中包含着父亲对他品德的美好期望,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

    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

   2.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请同学们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明确]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作者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九、简析艺术手法。

  ()教师讲解:《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十、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和泽文对照阅读)

  ()作文:请以《屈原的足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附:板书设计

离骚(屈原)

“风”——《诗经》,现实主义    “骚”——楚辞,浪漫主义

香草、美人  移情法:移情于物

“香草”——美好品德

“美人”——理想中的君王

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修身养性

“乘骐骥”——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教学评论:

周老师对这篇文章把握得很好,思路和引导很值得学习借鉴。我的体会是:

一、这首诗古奥难懂,教学时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在了解诗人生平、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欣赏诗句,可使学生对诗歌内在含义进行深入探讨。

二、本课所在板块为《殉道者之歌》,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板块主题,体现出屈原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屈原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三、听完这节课,我受益很多。周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除了教学知识,还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在课堂上能自如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探究比较深入。这让我认识到,做好一位语文老师的不易和做好教学工作的意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