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张继业在灵岩的碑刻诗缘
(2024-01-23 10:55:4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史园地 |
【文史园地】张继业在灵岩的碑刻诗缘
梁圣军
张继业号东山,是明朝万历间高道,也是肥城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张继业世居今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村,大留在明清时期属于平阴县。所以马大相《灵岩志》卷四说张继业是“平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平阴县志》卷三《选举·杂仕》有张继业简介:“监生,德府审理,招讨司经历。”德府,即济南的德王府。张继业自称“锦川郡东山张继业”。锦川是平阴县别称。晚年辞官归故里后,潜隐陶山为道士。其入玄门,与乡人周玄贞相先后。可惜未见其墓志和诗文集、族谱,不能完善其生平资料。他生前营建的墓葬石刻上有其84岁时,自作对联和自题像赞,题名:“明教授张公墓。”
张继业曾在济南德王府任佐官,回肥城途中往来长清灵岩寺便利。灵岩寺是岱阴佛教胜地,张继业却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灵岩寺原有张继业《题甘露泉亭》碑刻,今未见存,所幸载于马大相编纂《灵岩志》:
谁向山中辟草来,傍泉临石结亭台。
看去亦喜烟霞聚,俯景春晓桃李开。
笑敖还凭天地阔,从容不计岁时催。
人生高致悉如意,未审红尘唤肯回。
灵岩寺还有张继业与状元张元忭的碑刻因缘。浙江绍兴人张元忭(1538-1588),字子荩,号阳和,又号不二斋。隆庆四年(1570)春,张元忭从浙江上北京参加科举。与江阴黄道同行途经山东,游览曲阜、泰山、灵岩寺等名胜,以开阔胸怀。在灵岩寺佛堂墙上,张元忭以草书书写了一段简短的题记,然后二人道别,黄道南归江阴,张元忭北上北京。隆庆五年(1571)三月,张元忭高中头名状元,名声传开。碑由张继业书写,如泉、舒庵二个僧人所刻,张继业和表兄东溪上人立石。保存石碑的佛堂早已坍塌无存,石碑至今犹存在方丈院入口门洞的东墙北端:
江阴黄道、山阴张元忭,自济宁登陆,趋曲阜,荐溪毛于孔林,酌清泉于颜巷。乃涉洙泗,登泰山,排御帐,扣天门,振衣绝顶。怅海日之云迷,慨秦碑之苔涣,徘徊四望,乾坤何小!已而下循山麓,逾长城岭,游于灵岩。探白云之洞,穷证盟之龛,观览既周,幽怀交畅。黄子南旋,张子北上,临歧书此,以记胜游。
时隆庆庚午(l570)三月三十日。
予于辛未(1571)冬游灵岩,至古佛堂,见壁间有黄、张二公笔迹,挥毫锋利,词意清婉,虽未觌其面,亦可想其人也。且恐岁久壁坏、字画湮沉,因与如泉、舒庵二僧援笔志诸石,以图不朽。倘有后会,亦得章本于此云。
十月望日,锦川郡东山张继业同表兄东溪上人立石。
张元忭文集卷八《东游记》一文记载自己题字第二天的行程:
明日戊戌为四月朔,步入灵岩最高处。攀萝而行一里许,为甘露泉,有亭其上,主僧蔬酒以待。坐饮数酌,复取泉啜之,名以甘露,甚称。又上里许,为石室,绝幽胜,禅僧数辈,栖止其间,相对而坐,便欲忘去。左有泉冽,右行数十步,为白云洞,宽可容数人,时出白云,能致雨。又上里许,出是山绝巘,为证明龛,一道士居之,辟烟火者数年矣。出黄精,啖二子,二子欲从之长往而未能也。道士赠以诗曰:“修真何必入深山,要识无心即大还。一切机关都遣却,许君平地作神仙。”二子笑而受之,遂辞去。
《东游记》载,灵岩甘露泉、石室、白云洞上的“山绝巘,为证明龛,一道士居之,辟烟火者数年矣”。这个道士比僧人更超绝,除了拿出黄精请张元忭吃之外,因为张元忭表示不能长住学道,还赠以诗:
修真何必入深山,要识无心即大还。
一切机关都遣却,许君平地作神仙。
道士似乎是张继业,诗歌绝似张继业所作。此诗格调和他存世的几十首诗风格相似。张元忭文章中为什么不直接写出道士的名字呢?具体的原因不详,但是诗文中不直接写名符合古人作文的习惯做法。只有墓志中的题写者写出全称,就像现代人写文章先写领导大佬的职务荣誉,长串分行有至四五个顿号才见全名者。
张元忭官至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三年之后的万历元年(1573)秋,张元忭再次重登泰山,看到了上次未能看到的日出,题《泰山观日》诗歌咏“碧嶂早为初曙立,红云低与大波浮”。九月二十五日,再“续旧游”灵岩寺题诗并刻石。诗题为《再游灵岩,次苏颍滨韵》。宋代苏辙(晚年自号颍滨遗老)曾游灵岩寺,采用稀见上声“荠”韵作诗《题灵岩寺》,后世来游者多步韵唱和。钱明根据《张阳和先生不二斋稿》整理的《张元忭集》载此诗,诗题为《灵岩次苏颖滨韵》。灵岩寺上石的是原稿,诗文集刊刻的是修改稿。更让张元忭感慨的是,当年题壁被张继业等人刻之石碑成为珍壁,作七律《癸酉秋日再游灵岩》:
仙岩曾是昔时游,屈指今来又几秋。
道士尚依丹灶住,闲人更为白云留。
霜寒木落峰俱出,梦觉风微磬自流。
怪底老僧多却事,旧题真许碧纱酬。
诗中“道士尚依丹灶住”,让人想到张继业“笑傲还凭天地阔,从容不计齿时催”的人生高致。碧纱笼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的王播故事,后以碧纱笼为所题受人赏识、重视的典故。“闲人更为白云留”和“怪底老僧多却事”,是说碑是老僧所刻碑是闲事。儒士对风景名胜是欣赏的,而对占取名山胜地的僧道态度是微妙的。“梦觉风微磬自流”,磬是寺院的磬,也是古典庙堂之上的磬。
看胡适等人的文章,多是朋友之间书信中互相比推诘难,从而推进文化发现。文人可有自己的领地,但时常引入外客观览,更有利于自己成长。2010年,网上就有张继业的石碑照片和识文。2024年1月,山泉湖河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发表朋星的《张元忭游山东》《张元忭题诗灵岩寺》等文章,考证灵岩寺碑石雅什,就是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本文就是朋星先生的文章引起。
朋星先生说东溪先生刘田,字伯耕,是于慎行的外祖父。查东阿人刘田,字伯耕,别号东溪。17岁中举,弘治十八年(1509)24岁中进士,授北直隶真定府元氏县知县。为人俊爽玉立,豪宕磊落。有《东溪存稿》。1524年,刘田39岁病故于北京,他不可能1571年与张继业同去灵岩,所以这个东溪不是张继业的表兄。而且如果是表兄,则应该比张继业年龄大。而于慎行去陶山给张继业的《陶山赠张东山士师》一诗,也不可能写的那样推重而无亲情了。
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