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讲义】漫谈怀古诗

(2023-03-28 08:50:06)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

学习

教育

分类: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漫谈怀古诗

【课堂讲义】漫谈怀古诗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厚重的一类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人物、遗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含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情境之下,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沉郁苍凉。
  读怀古诗需要正确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用心品鉴诗中作所运用的手法中和表达的情绪。


写作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


(4)语言特点含蓄蕴藉。


(5)意象: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如吴钩,东篱、乌衣巷,折腰,阳关,后庭花、折柳等等。


(6)风格:或雄浑豁达,或含蓄沉郁,或伤怀叹惋。


艺术特征


1、首先有一个触发点。


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这个""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怀古词点就是“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六朝时,梁武帝萧衍登临此山,即曾挥笔题下“天下第一江山”。辛弃疾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惆怅、感叹。


2选择怀古抒怀的角度


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


从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诗人往往选取的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讲现在的场景和过去的景象做对比,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照,抒发出时空更替后的兴亡之感。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台城,是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位于国都建康(今南京)城内。


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建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窗牖、壁带之类皆以沉檀香木为之,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穷极奢华,近古所未有。而今,最奢华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野草,这种强烈的对比对读者会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情上的震撼。


3、蕴涵情感类型


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在抒发情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写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发表个人的领悟和感慨。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是北周、隋、唐道观名。原名通道观,隋开皇二年改名为玄都观。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


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示人事的沉浮变迁后两句表现作者从被贬到被召回京城的欣喜与自信,诗中流露出诗人满怀胜利的喜悦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相传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乘舟去芜湖,沿江而上经过和县乌江(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时所作。这首诗既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悲凉和对偏安一隅的当朝统治者的失望与愤懑,又表现出对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的失望与鄙视。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同样是题乌江的诗,杜牧此诗的思想是比较积极的,有一种不屈的精神在里面,角度也也很新颖。


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而王安石的诗则是比较冷峻和辛辣,他是一种政治家的眼光,他认为人心向背大局已定难以逆转,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可见相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地点,由于人的际遇和思想深度的不同,所领悟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怀古诗的现实意义:


好的怀古诗有两点我认为比较重要,一个是感情真切,引人共鸣。一个是视角独特,观点独到。


那么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怀古诗有什么意义呢?以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1、豁达心胸。看过古往今来的浮沉兴衰,人对现实中发生的挫折、苦难就会有一种释怀。对于生于盛世中的我们来说,就更能感受到和平的可贵、时代的进步,令人感恩时代、珍惜现在。


2、提高境界。美国教育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纵观历史上的一些事件人物,会增加人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领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活的更理性明智、更通透。


3、对于初学写诗的人来说,读一些怀古诗会加深对历史、社会的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可以从最初的风花雪月的诗句中跳出来,增加一些社会性和厚重感。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浅见。欢迎各位老师补充修正。


附怀古诗的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制帖:王琳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