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话】一颗红心,迎接二十大

分类: 文章与讲话 |
【文章讲话】
王培海
各位诗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大家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
共同回顾共和国成立的历程,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党的认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二十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这一天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前。群众游行的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之前,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机构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许多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充分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政府有效地开展工作,将全国人民迅速地组织在政治、文化、军事与其他各种组织里。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作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工作。许多身处海外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如李四光、华罗庚、老舍等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的杰作。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的历程,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特别是在生死的紧要关头,是毛泽东主席力挽狂澜,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武装.成功突围出蒋匪军的包围圈,领导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提起这段历史,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世界军事史上的扛鼎之作——四渡赤水。
回顾古今中外的军事历史,四渡赤水,可以称得上是皇冠上的明珠,不仅无法超越,而且无法复制。
当时红军面临的情况近乎于绝境,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窄地区里,蒋介石调集了包括湘军、川军、滇军、黔军以及中央军在内的40余万人,誓要将仅剩3万人的中央红军赶尽杀绝。正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刚在不久前召开的遵义会议中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毛主席策划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大手笔 ——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面对四面之敌的重重围困,红军最开始的计划是向东攻击战斗力较差的王家烈部,可随着战局的发展,当王家烈溃散后,等待红军的不是计划中的黔军,而是战斗力极强的川军。而川军郭勋祺部也不是原来预想的只有少量部队,而是8个团一万多人,且有援军不断增援。在此情况下,毛主席当机立断,1月29日清晨,中央红军西渡赤水河,摆脱了敌军的追击,迈出了化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步。
二渡赤水。暂时摆脱敌人后,红军面临的局面依旧艰险。原本的计划是北上寻找机会渡过长江,但川军已在前方以逸待劳进行阻拦,南面吴奇伟、周浑元两部以及滇军孙渡也尾随追击而来,北渡长江已无可能。毛主席当即决定:“大部队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前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毛主席号召部队压缩机关,丢掉辎重,轻装上阵。2月20日,中央红军再次渡过赤水河,重新回到黔北地区,再一次让敌人扑了空。
三渡赤水。此时的蒋介石感到莫名的烦躁和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在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下,衣衫褴褛、武器装备极差的红军能在赤水河两岸反复横跳。
而自己却连影子也摸不到。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决定亲自坐镇重庆指挥作战,他下令川、滇、黔、湘军收紧包围圈,同时令周浑元、吴奇伟两部一路尾随红军,企图南北夹击,将红军围歼于遵义、鸭溪附近的狭小地区。此时的情况万分
危急,中央红军陷入四面重围,东有郭勋祺部,西有周浑元部和黔军,南有吴奇伟部和湘军,北有滇军孙渡部。重压之下,毛主席镇定自若,“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红军果断向西南方向敌军的结合部主动发起攻击,在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后,中央红军于3月16日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摆出了北渡长江的架势,蒋介石再次无功而返。
四渡赤水。面对红军北渡长江的假象,已经方寸大乱的蒋介石不敢不信,他又调集大军步步紧逼,企图再次对红军形成合围。为了展示“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蒋介石亲自飞抵贵阳,并宣称此为最后一战,务必要将红军聚歼于长江南岸。毛主席临危不乱,再次展现了其超人的判断力和天外飞仙的指挥艺术。他令红一军团一部伪装成主力,大张旗鼓的向西进军,诱敌追击。然后主力部队突然折向东北,在崇山峻岭中从数十万敌军的包围缝隙中突围而出,再次跳出了包围圈。进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彻底摆脱了敌人的重兵包围。走向新的胜利。
1960年,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对毛主席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主席回答,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两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干40万敌军之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最终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铭记党的丰功伟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共产党员的青春,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