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对联浅议
(2022-09-18 08:13:05)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文化学习 |
分类: 课堂讲义 |
【课堂讲义】对联浅议
项茂松
对联的定义是什么?
对联是一种对偶(对仗)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上或刻在柱子上的对偶(对仗)语句。内容言简意深,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汉语言独特的一门艺术品类,也是对称美在文学上的体现,是我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以上是社会各界对楹联的统一认识,然是事都有个发展,由简而繁,有略而详,万事不可逃,对联亦是如此,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提高。由对偶到对仗,应该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步。
对联的功能是什么?
古往今来,对联被广泛应用。它从最早开始的春联逐渐发展到贺喜、祝寿、装饰、哀挽、行业、励志、酬答等诸多品类。三教九流,人人喜欢;宫殿、民宅、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古迹、洞府、书房、花园、酒肆、茶楼、旅馆、书店、器物等处对联各有所需,各有特点。主要功能不外乎点缀环境、启迪世人、抒发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挞邪恶、广告宣传、唱答应酬等。
新婚联
上联:画眉笔带凌云志;
下联:种玉人怀咏雪才。
抒情联
上联:日月双飞鸟;
下联:功名一篆蜗。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上下联之间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尾,上平下仄)
1.上下联字数相等
一字联,
上联:墨
下联:泉
二字联,
上联:明月
下联:清风
三字联,
上联:深院静
下联:小庭空
以上字数生活中不常用,多用于趣味联。在词曲创作对偶短句中,多需要此类艺术提炼。
四字联,
上联:风清云静;
下联:日暖花香。
五字联,
上联:万家元夕宴
下联:一路太平歌
六字联,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
下联:春来鸟语花香
七字联,
上联:三五良宵洗河汉
下联:大千世界放光明
以上字数联在生活及诗词中常用,如五言古风,七言绝句、律诗。
八字联,
上联:蓬莱隔弱水三万里
下联:上古有大椿八千年
九字联、十字联……
多字联,
上联: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下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多字联多用于景区,古建以及词曲中的长句。
2.上下联内容相关
内容相关即上下联联系密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达同一事物或者同一个活动。
上联:家首阳,号纯阳,剥阴养阳,阳气常充,地天不生不灭;
下联:本李姓,更吕姓,埋名隐姓,姓氏益昭,今古如阜如山。
此联是肥城玉都观中濮邑吴伯光撰写吕洞宾的联,只注重末字,“如阜对不生,不灭对如山”平仄、状态没问题了,词性不合适,按现在对联要求是不可以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生不灭,如阜如山”背后有没有共性的东西在里面,而不能断然下结论对或者错,这是对联发展过程中问题。
还有小泰山上的这一联
上联:泉美林秀/何处再觅佳境;
下联:水抱山环/此地即是蓬莱。
结构、节奏、词性,都没有问题,根据平仄判断,只能属于对偶。实用中不影响,但不符合现在对联的要求,作为初学者应该知道这样不可以,会产生异议。
3.上下联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古代词类分为两类,即实词、虚词。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分成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前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天文、地理、节令、花木、鸟兽、宫室、器用、人物、人事、身体、衣服、声色、珍宝、饮馔、文史、数目、干支、卦名、通用、巧对等门类。这种划分的方法在以前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现在可能会产生合掌,〈笠翁对韵〉中,山对水,雨对风,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词性是可以转换的,名词作动词用,名词作形容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名词用,这种情况有的是约定成俗的,有的很难把握,为了不引起异议,尽量不用。
上联:不风冬日淡;
下联:将雪暮云黄。
上联:三山环抱春先暖;
下联:万木阴森夏亦凉。
上联:一派泉声来枕上;
下联:四围山色满楼中。
上联:一熟讵堪称富庶;
下联:三登差可补凶荒。
上联:仙佛频来可云洞天福地;
下联:人神共羡堪拟蓬岛瀛洲。
上联:五老/同心/造出/婆娑世界;
下联:三清/一体/静修/自在之天。
(五老指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三清指道教中的三种境界)
4.上下联结构相称
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在古汉语中,还有种情况,主语缺失,宾语省略。我们不明白不要妄加评论前人对错,以免遗人笑柄。在符合现代对联的要求下,再去学习古文其他理论。
上联:碧落千层元气半照肥邑;
下联:霞光万道君民共仰泰山。
此联中,“仰”字古通“昂”阳韵。
5.上下联节奏相应
节奏相应,是指上下联中节拍必须一致。上联节拍是二二一二,下联也必须是二二一二。上联是二二二一,下联也必须是二二二一。还有就是对联,节奏与诗还是有区别的,可以像词曲中领字那样,一三二五这样的节奏,只要上下联节奏相同就可以。
上联:幽斋/特下/高人/榻;
下联:古道/频来/长者/车。
上联:笔/慵挥/砚池/因雨满;
下联:书/不读/笺帙/被风开。
清翁方纲赠谨庭六言联(前一后五式)
上联:结/幽兰以延伫;
下联:抚/孤松而盘桓。
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前三后四式)
上联:不要钱/原非易事;
下联:太要好/也是私心。
6.上下联平仄协调(相对)
指上下联相应处的字,平仄相反,一联之内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诗词对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上联:安排舌底风波世事今如此;
下联:翻覆手中云雨人情不似前。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还有一种扇面对,多用于诗词。
工对,指对仗工整。即上下联在词性、门类、结构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是对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上联:天上一轮满;
下联:人间万里明。
邻对,指门类相近的对仗。如“节令”对“天文”,“花木”对“鸟兽”。这在现代创作中是允许的。
上联:天地庄生马;(鸟兽)
下联:江湖范蠡舟。(器物)
宽对,指结构,词性,节奏,比较宽泛的对仗。偏正结构对并列结构,形容词对不及物动词,不困于章法,不因词害意,允许不规则重字。这类对联多用于嵌俗语、谚语。在律诗及对联创作中不提倡,特别是初学者。
上联:漫漫/长夜/何时旦;
下联:瑟瑟/高松/不记年。
上联:棋手/原高/果落如敲子;
下联:雄心/触发/畦方似界盘。
上联:弦管声频,一春酒费知多少;
下联:酒肴礼备,半载人情有重轻。
借对,指为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用词语的另一种意义或读音。
上联:年将周甲子;
下联:日望得丁男。
流水对,指上下联词性、结构能够形成对仗,上联或下联不能完整的表达一个意思。
上联:天梭已有流星织;
下联:云锦争看指日成。
根据以上例子,我们应该知道,六要素缺一不可,缺任何一个要求都不是一幅标准的对联。格律一定要严格坚守。刚开始可能不适应,但写得多了,就会轻车就熟,一起步就高标准、严要求,将来必将受益。有一种观点,不以律害意,并且拿出前人的对联作例子,这是本末倒置,这是用现在的标准要求前人。对联不是散文,它是对仗艺术文学,对仗格律是对联的基本特征,格律是不能违背的。
了解了对联的基本常识,创作就有了依据。一副好的对联还要注意立意、选材。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弘扬正能量。抓住人或事物的个性特征,大胆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大胆运用老典故、新词汇、新元素。探索、运用、发展,为对联艺术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