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2022-09-04 09:19:39)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文化学习教育 |
分类: 课堂讲义 |
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高娟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诵。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一、1. .朗诵不是简单的读出来,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拿过作品后,先定一下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思念等。
2. 朗诵,只有自己感觉舒服,感染了自己,才有可能让听者舒服,与诵者和作品产生共鸣,进而打动听者。
3. 朗诵,说白了就是有感情的说话,一定要把情感注入其中。好的音色,只是一个条件,音色必须为表达情感服务,真正打动人的,不是音色,而是情感。
4. 所有有声语言,都要有对象感。脑海里面要有听众,内心里要想着有什么样的听众要听自己诵读。如果缺失了对象感,也就意味着缺失了指向性,诵者无指向,听者就会茫然。
5. 要学会运用轻重音,停连语调,营造好语言气场,实现最佳的朗诵效果。把握四个字“高、低、轻、重”(视频)
6. 关于排比句的处理。一定要寻求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要有,有的需要延伸性变化,有的需要起伏性变化,等等。如果没有变化,就是简单的重复,就会变得乏味,就会使听者厌倦。
7. 要学会气息的变化。要以气托声,以声动人,给听者的感觉是,声音离他越近,越能够打动他(她)。
8. 朗诵时,一定要千方百计寻求变化,否则,诵者感觉很累,听者也不是享受。诵者要设法把听众带入作品,跟随自己的节奏,享受作品。
9. 关于起伏,也就是抑扬顿挫。朗诵必须要有起伏变化。如果只有高山,一直从头高到尾,就不能凸显哪里是作品的高潮;反之,如果通篇都是平原,没有高山,作品就不会出现高潮,同样作品就会显得平淡,不会收到好的感染和共鸣效果。还要结合语速,适当的停顿。
10. 要博采众长。多听,多看,多思考,把他人的长处吸纳过来,为己所用,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
二、练习八个词语(采用夸张四声法来练习)
中国伟大
鸟语花香
我们一起来朗诵汪老师的一段新诗
我在中秋放歌
小溪独语
(一)
丰收的八月
如约成为我们的生活
我们期待那轮圆月
照在千家万户的窗前
照在我们的心上
点燃我们团圆的快乐
我在中秋放歌
歌唱家庭的美好和谐
歌唱一家老少幸福的笑脸
歌唱今年丰收的喜悦
歌声伴着美酒
醉了今年的中秋
醉了中秋美好的月夜
(二)
美丽桃都我永远热爱的家乡
八月,十万亩桃园硕果累累
处处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到刘台,去尚里
八方的客人醉意飞扬
肥子古国
君子之风源远流长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新貌新颜洋溢着
桃乡儿女新时代的笑脸
辛劳的桃乡人用辛勤的双手
托起一座工业强市
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也正在创造着明朝的辉煌
我在中秋放歌
把心底的歌唱给美丽的家乡
我歌唱家乡的山山水水
我歌唱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
我把深情的歌唱给幸福的今天
我把豪迈的歌唱给灿烂的明朝
在这个醉人的中秋
我们共同歌唱
把心中的情化作爱的篇章
(三)
我在中秋放歌
最美的歌唱给祖国母亲
我歌唱她的悠久灿烂
更歌唱她的朝气蓬勃
我们用双手托起共同的梦
我们一起在康庄大道上扬帆
试看寰宇
风景这边独好
中秋这美好的时刻
我们的歌声洋溢在月明祥天
歌唱吧
二十大的序幕正在拉开
祖国的宏图已绘成十四亿人心中的巨篇
不久的将来
我们都能坐着高铁去宝岛台湾
今天我们放声歌唱
嘹亮的歌声圆月做弦
陶醉在今年的中秋
幸福在祖国母亲的怀抱
岁岁年年
2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