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情文并茂的刘宝符诗赋
(2022-08-22 18:15:03)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文化 |
分类: 文史园地 |
【文史园地】
情文并茂的刘宝符诗赋
梁圣军
刘宝符(1848-1933),字星阶,号梅庵,又号陕邵车生。山东肥城安驾庄人,光绪元年(1875)岁贡生,候选训导,新安区劝学员。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安驾庄一带村庄名闻遐迩。他是《重修泰安县志》三分纂之一,所著文集《刻鷱(鹄》存草》,未见存世。但可幸安驾庄前梁《梁氏金石志》和后梁《梁氏族谱》,以及许多碑石上,有其大量文字。他的残存书籍,解放后都被后人送泰安市图书馆。
安驾庄有尊师崇文的传统。《梁氏金石志》有缅怀梁鲁瞻的挽诗。作者是他授业的有成就的学生:汪珊树,高淤(今肥城市汶阳镇高淤村)人;汪宝树,珊树弟,进士诗人;贡生梁震甲,同村后学。光绪十三年(1887),受业门生刘肇亭、胡世儒撰书的《王孝廉文格先生德行碑》,是写给洼里王膺符的,王膺符字宝轩,门人私谥曰文格先生。《梁氏金石志》载刘宝符给老师梁震甲挽序,题《敕授修职郎岁进士即用训导松琴梁老夫子挽序》。序是种文体,有赠序、寿序和挽序等。赠序、寿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者的推重或勉励、赞许颂扬之辞。赠序、挽序,是临别赠言和吊挽追悼的文体。而且寿序、挽序多为骈文。刘宝符的挽序使用了整篇典故代替具体叙述,表现弟子的感情和师道人格,显示了作者很深的古典文学功力。
骈文文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一种文体,宋朝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对偶为主,讲究辞汇对仗的工整均衡,声律的平仄调谐铿锵,辞藻的多彩华美绮丽,隶事的用典雅致含蓄,易于讽诵。刘勰《文心雕龙·总述》:“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骈文奉潜气内转,上抗下坠为典型。文体特征是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具有建筑美、色彩美、音乐美。结构形式具有起、铺、结的结构体制和领、衬、夹的游离构形。古人以韵律为文章正宗。科举以诗赋取士,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骈文还是当今楹联这种诗词类体裁的先声。清朝是骈文的复兴时期,刘宝符也是擅长传统骈文的诗文圣手。
梁震甲最有名的弟子,是高淤进士汪宝树,有《例授修职郎岁贡生即用教谕梁君位东墓表》,其中提到老师兼及同门:“前后授徒十余年,门下多奇杰之士,若刘宝符岁贡生、宁邑杜伯端选拔,皆累次冠军古场,诗赋亦第一,公门桃李成、称盛云。”刘宝符文名,很早载于其师的墓表。可惜刘宝符有神道碑《泰安刘学博梅庵先生行义碑》,未得录文。
安驾庄《前梁氏族谱》中的《梁氏金石志》,有刘宝符民国二年(1913)《国学生梁君品四墓志铭》,是为安驾庄社长梁曰科所写。梁氏生于道光二十七(1847),写诗时67岁,则为1914年。还有其妻的《刘孺人墓志铭》。其后,刘宝符的道情《题品四梁国学墓碣》,利用大鼓词这样通俗韵文题写墓碣,形式上是个突破,打破了正统诗人不做俗曲的传统。他在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堪称最早的新诗。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胡适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刘宝符的诗作比胡氏更早,堪称是与时俱进的文字大家。
道情是传统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道曲,是道家所唱的道教情事,为歌诗赞体。宋代吸收词牌、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称黄冠体道歌。南宋时用渔鼓、筒板伴奏,与鼓子词相类似,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以唱为主的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演唱形式。有的地方直称渔鼓或竹琴。泰安道情,也叫汶河渔鼓,是流行于境内的各种渔鼓唱腔的总称,可分为靠山红、两坡羊、寒腔渔鼓等不同流派,其曲调质朴,风格粗犷,有过耳成诵的艺术效果,清朝中叶后成为一种兴盛的说书形式。在泰莱平原和汶河两岸,几乎每个集市上都有渔鼓表演,冬闲也进村每天说唱,传统剧目有《薛刚反唐传》《刘公案》《杨家将》等,解放后出现了泰山新渔鼓调。
千字长文,繁体竖排,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看着难免眼花缭乱。单字认识,合句却多不懂,更有生僻字和异体字,我一天只能录百多字,次日再从头校阅断句。因为间断,一篇文章录了有十年之久。我的注释只是示例,期望诗友在帖子后边接龙,把典故续下去。
题品四梁国学墓碣(道情)
国学何许人?粗衣敝履庄稼汉。
见义却无不为,当输财踊跃争先。
先忆自束发订交,到今逾五十年。
目睹国学一生利物济人,
呜呼!偻指难计算。
予志铭崖略已具,故兹不少槩见,
唯国学亦以为既刻志文纳圹中,
此碣亦不必再书略表合家传。
今值甲子周来又晋七,
尚善饭形稍衰精神健。
(自去岁患左身手并战掉)
愿国学此后谢却俗羁绊,
学清闲无辱无荣、不恼不烦。
祝国学直间到东海变田,
髣髴做一个逍遥散仙。
注释:
槩:同概。
髣髴[fng fú]:仿佛。
敕授修职郎岁进士即用训导松琴梁老夫子挽序
盖闻山颓木坏,切安仰安放之情;室筑任治,有以濯以暴之慕。奠楹才愧二三子之手,盖棺尝痛鲁诸生之心。缅化雨于一堂,忆春风于四座。彼私淑者,且吊渊源;矧执经者,能已思慕。此山南凤老哭寝,而愿服心丧三年;关西鹳飞上冢,而欲遵庐墓六祀也。
恭维大中翰梁老夫子,讳震甲,字位东,又次川,松琴其别号也。门承通德,市接成都。济济者往来多问字之人,祁祁者晋接书传经之侣。孝子録、忠臣録,命提则惟重纲常经义;经义斋、治事斋,教授则综兼体用。而且宅连石氏之堂,愿鲁人皆知好学;乡近郑公之里,使家婢尽解读书。除冠裳硕彦,门无杂宾;惟礼乐名儒,座有上客。称书厨允无惭于博士,拟经笥岂贻嘲于孝先。故已德侔有道,佩教者如宗龟龙而望,重载之集门者,有愧鸾凤也。
今者负笈糜由,叩钟已寂。仰先生之模范,诚后进之典型。籍著汶阳,肃陈太邱之门第;世居岱右,标万石君之家风。候子瑜暮也燃枈,幼耽铅椠;高文通昼而漂麦,长嗜缥缃。洎乎蜚声艺苑,树帜骚坛。文锋隳突,飒若升峻阪以截熊羆;笔阵轟豗,霍如泅绝涧而歼蛟鱷。迈燕许之手笔,横绝一时;追李杜之文章,光燄万丈。
且家有藏书,银匮则厨分甲乙;搆多秘本,锦贉则券别米黄。四部五部,藓驳苔斑;一瓻二瓻,蜗黄蠧碧。借读者故津逮联翩,就钞者亦肩摩络绎。再者应物楚客,殷殷金石之交;任昉范云,落落云霞之气。不柬自侧帽而来,分夙定乎侨扎;便道辄小车而至,谊并深乎鲁周。若其有威可畏,见惮以蕞史子鱼;如矢励节,宋广平赐筋表行。著觥觥之槩,笈比河清,挺岳岳之操,度犹山立。跬步矜庄,直有同于羊触;丰稜耿介,清还恐乎人知。懔乎执玉之容,俨若履冰之戒;宜乎憨直而寡,亲严而难近。闻风者念切识韩,灾光者情毁御李。急公好义,排难解纷。戚族恃若帡幪,里党依如保障。织屩人来不假有,无而自解;吹萧客到岂缘急,难以为嫌。此又气凌袁灌之浮沈,目短原尝之轻侠者也。且更缠绵至性,庭集慈乌;壎篪孔怀,人无异雁。番番黄发,频繙内则之篇;森森青袍,群奉少仪之训。兼之恩能逮下,泽必旁流。抚犹子如己子,苏长公于菟联吟;视己女若姪女,吴刺史卖犬遗嫁。刑于克著,中馈堪称,既相敬而如宾;遂以顺而为正,孰意门庭和睦。偏来遭逢蹇屯,抱鼓盆之叹;鸾镜分飞,悲掌珠之沈。熊梦空入,无奈弦胶再续;门驰重悬。昔也伯道无儿,共叹无知于天道;今也柳氏有子,旋复修文于地中。大者年方就傅,次者弱不胜衣。
一室呱呱,阖家怅怅。人当鹤驾,固多未了之缘;兹值鹏临,尤抱无涯之痛。拟穷民今已具其二,而予等所生在于三。怅何如乎,悲可知矣。呜呼!夫于之持身也,乃邹峄之三(省)自反;自夫子之处事也,则洙泗之雨如何。深郑侨之慕,虽家事愿听而行者居多;佩有若之云,一因谋得而亲宗者匪少。故殁也哀痛动里闾,悲感徧衢路。隣舂为之罢相兼旬,行路以之辍欹数日。商者相唁于市阙,共谓天不遗老;耕者含涕于阡陌,群叹人无留良。
予等恨亲灸之已遥,感追随之难再。忍泣之余,辄叹焚君苗之砚;失声之际,咸思东鄴架之书。向子期思旧,有赋系情更深;潘安仁永逝,成文写哀未尽。步亦步趋亦趋,曩则圅丈间追如形影;闻所闻见所见,今则咫尺地渺若山河。悲屈子之志枉赋归来,绎宗圣之言空。怀莫尚从此藏衣为念,共期起侯芭之坟。虽云无服有文,窃愿效郑弘之送。染翰属辞,岂门人之私慕;披笺写意,允士论之公评。谨序。
邑廪生受业刘宝符顿首拜撰
乙酉科拔贡受业(宁阳)杜伯端顿首拜书
受业
庠生葛延英【江庄】 廪生李寅升 庠生田恒合 庠生张在印
庠生徐芹茂【栾任】 庠生李峻升 庠生陈文焕 庠生赵树义
郡增生滕毓适【五祖庙】 庠生武鸿恩 郡增生袁相申【袁家寨】五品衔李元昌
庠生李介升 郡庠生(梁)同明 廪生武夙明【袁家寨】郡庠生(梁)宝誾【洼里】
监生张承誾 孙志善 杨岳山 张春嶙
张广伟 史志汉 孙志节 陈安东
孙钟绅 安怀龄 陈广曾 (梁)曰文
赵明锦 (梁)立魁 丁连选 (梁)式仪
光绪拾叁年(1887)岁次丁亥葭月敬修
注释例句:
侯瑾,字子瑜,东汉桓帝时敦煌人。燃柴读书,以礼自守。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曝麦于庭,而他赶鸡。持竿诵经,天暴雨,不觉潦水流麦。
史鰌[qi],字子鱼。卫灵公吊丧,闻其子叙述遗言,说:“生而进贤,死以尸谏。”
审核:汪培勇
制帖:辛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