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讲义】律诗要“合”出诗味和高度

(2022-08-20 20:43:22)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

文化

学习

分类: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律诗要“合”出诗味和高度

汪培勇

 

一、合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合句(合联、尾联),在律诗中为第四联,合联之意,即是将前面三联,作一总结,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合句无论是在绝句还是律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合句就是诗歌的 “神”,它是全诗的概括和总结,在意境上要起到升华的作用。“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首诗的水平高低。

看下面这首诗:

《咏雪》

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因为结句出彩,才使状如数数的绝句有了诗的味道。

 

下面我们根据前人的创作实践,总结“合”的几种方式:

二、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一)收住题目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喝酒正酣,作者还想继续喝,想到让邻翁加入酒局。这样结尾,一方面没离开待客,另一方面又表达作者及客人的好客,还表现出邻里之间的融洽,可以说是浓浓的暖色。这首诗,结句就紧扣题目。

(二)宕出远神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是说他的朋友要向他问穷通得失的道理,对一个隐居的人说来,他已不关心个人的穷通得失,所以并不回答,只指点给朋友听,“渔歌入浦深”。它以不答作答。所以这个结尾是很有含蓄蕴藉,耐人咀嚼,避开了朋友的问话,另外描写一种景物,所以说是宕出远神

(三)放开一步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sng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zhi,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首诗是写画上的鹰,那自然不会飞出去搏击凡鸟,但最后两句作者把笔锋一转,承上收结,放开一步,把画鹰当成真鹰,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首诗合联也是放开一步写。想象自己回洛阳,连路线都规划好了,把回洛阳的急切心情写出来,这是一种喜悦之情。

三、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一)以情作结,卒章显志。(情结)

直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或说明志向,诗人对人生的现实体悟在诗的结尾显现。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情结

这是作者56岁(虚)客居夔州重阳节登高望远而作的一首诗。合联在前句基础上,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回扣首联。在结构上,合联呼应开篇,圆合首尾。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就连这一点欢乐也失去了。这样也就更加引起他乡作客的伤感。诗人用情作结直抒胸臆。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情结

合句直接写的是作者的感叹,壮志难酬抱憾而终,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这感叹就是“诗魂”,也是典型的情结。

   上面这两首,都是直接抒发情感,都是“情结”。

(二)、以景结情,情蕴其中。(景结)

在合句里,作者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景物表达出来的,将欲尽未尽之意融入景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这种写法含蕴无穷,韵味悠长,容易让人回味,从而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药”韵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是一首古风。结句写诗人想到鸡同虫或得或失没有了结,忽然把鸡虫得失放开,倚着山阁上注视寒江。这个结尾很特别,乍一看觉得好像同上文无关,实际上正是把诗人的神情写出来了。从这个形象的景物描写里,透露出诗人在沉思,这个沉思是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引起的。诗人从中想到更重要的事,这就是人的得失。在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升沉得失也像鸡虫得失无了时,诗人因而感叹沉思。这个结尾是形象的,富有含意的,使得诗意更深沉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景结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全诗看似写景,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尾句用自然之景故乡水和行舟结尾,将自然之景人格化,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诗人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三)、前呼后应,深化题旨。

诗的结构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尾处往往与开头遥相响应,迂回宛转,巧妙照应,既收束全篇又使得诗歌的题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夕次盱眙xyí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这是一首写客居思乡的诗。尾句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与首句落帆停舫”“孤驿相呼应,是写人雁归宿,而诗人无法入眠而生乡思客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是送友的地点,尾联是送友的动作和情景。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 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四)、以问作结,暗和题意。

诗中以问作结的方式能使诗篇呈相对的开放性。诗人问而不答,寄意言外,留下了一定的语义空间,这有助于发作者之幽思,启读者之遐想,使诗的题旨显得更为深沉蕴藉,使意境显得更为空灵悠远。

《感谒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合联以反问作了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人却用用一个反问句,来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抒发诗人气节的高洁以及孤芳自赏。这也正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旨。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通过写日暮渡口之景,羡慕范蠡所作所为,渴慕忘却俗念,功成隐退的归隐情怀。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糊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以问作结,即景生情,点出题意,表达自己渴望摆脱世俗的心愿。

(五)、用典作结,吊古怀今

古诗中往往有运用典故作为结尾,这样可以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或者直接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志向,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古意,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主要写泛舟汉水的见闻,尾联用典作结,引用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 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是一首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尾联(只有这位凤凰池上的人,能做这样一首好诗,正如《阳春》《白雪》的曲子一样,使大家都难于奉和。这一联就是恭维贾至了)用典作结,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

(六)言尽味永,弦外有音

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留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在艺术感染力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尾联“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意味犹长。流黄,指褐黄色的绢,这里指床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谁说我是因为内心愁苦思念远方的那个人不能入睡?其实是那天上皎皎的明月映照帷帐,夜明如洗,使我难以入眠。“谁谓”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似乎少妇有点嗔怪自己多情的意味。其实是这样的思念不能为别人所理解,只能深深的藏在心里。即体现了少妇的多情,也有一种含蓄的思念在里头。从而使全诗有一种怨而不怒的宁静,意境清幽柔和,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的感觉。

(七)、 以议论作结

《西陵峡》

孙原湘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云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风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结尾议论抒情。“险绝正当奇绝处”,作者把“险绝”看做“奇绝”,在奇绝壮观的大自然中获取审美的愉悦和感情的陶冶,所以他把此游称之为“壮游”。“壮游毋使客心哀”,真正的壮游应该克服这类哀愁之感。整首诗以豪壮之情写阔大之景,合联的议论升华主题。

(八)、托梦寄意结法

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经天姥寺》

王又曾(清)

 

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

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

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

  作者尾联用典,写出作者回忆十年前的梦境,竟然与李白当年游天姥山一样,进而写出作者与李白一样,藐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四、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一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合联不要拖泥带水,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

4、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也可暗示(喻);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要留有余味,也就是说言尽而意不尽。

5、要注意回扣起句。

6、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讲义内容借鉴了一部分网上的内容,一并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