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话】诗意人生行稳致远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教育文化 |
分类: 文章与讲话 |
【文章讲话】
诗意人生
杨衍忠
首先,我代表肥城市诗词学会向肥城市泰西实验学校行远诗社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肥城市泰西实验学校领导对行远诗社的成立工作高度重视,在市教体局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行远诗社的成立,是泰西实验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发展定位,“谨遵行·远核心文化,倡导全体师生坚守初心,行稳致远,立身立行,志才志达”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成立行远诗社,学校领导可谓高瞻远瞩,功在千秋。学校的古荣辰、王桂燕老师本身就是肥城市诗词学会会员,在创作和吟诵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说明我们学校诗词文化方面有着丰厚的土壤,这也为咱们学校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
肥城市诗词学会成立于2017年1月,是经肥城市文联批准,在肥城市民政局依法注册的社会文化团体组织。学会的宗旨是传承弘扬和发展以传统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是把肥城打造成为“中华诗词之乡”。诗是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意的美,才是真正意义的美。诗意美是千美之源、万美之宗。我们往往说某一事物美的难以言表,但一两句诗就可以含蓄凝炼的表达出来。比如说泰山的雄伟,一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表达的尽善尽美了。诗词学会“诗词滋养心灵”项目,也就是我们成立诗社所后进行的“诗教”工作,就是要教会大家用诗的形式诗的意境和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出事物内在的诗意的美。我们肥城之与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关公的五言诗《风雨竹》传说就是其经过肥城时留在石横隆庄的,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拜祭左丘明墓留下了《左丘明赞》,李白的《送别王山人归布山》被刻成石碑立于安站镇布山山头,宋朝的王恽、丁谓,元朝的元好问、李谦,等等等等,历代诗人都留下过与肥城风土人物有关的诗篇。古来肥城籍诗人也是数不胜数,金朝人王去非、翟升,元朝张志纯、张起岩,明朝时宋焘、张仲适,清朝时唐仲冕、汪宝树、张继业以及杨绍和杨保彝父子,等等等等,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诗词作品,是我们肥城永远的宝贵财富。
肥城市诗词学会现有注册会员200余人,学生、工人、农民、机关干部等诗词爱好者近2000人。学会成立五年来,连年被市文联评为先进单位,已有45人获得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资格,学会已连续四年被肥城市委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学会的“诗词滋养心灵”项目也连续四年获得“肥城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各学校诗社的小诗人已有多人在肥城和泰安的诗词大赛项目上获奖,市文学刊物《桃花源》和诗词学会会刊《桃都诗词》,每期都有优秀小诗人的作品刊登,我市已有100名小诗人的优秀作品在泰安市诗词学会平台集中展出,获得泰安市优秀小诗人荣誉称号。
泰西实验学校行远诗社是我们肥城城区学校成立的第一个诗社,也是市委两办和市教体局“创乡”文件下发后成立的第一个学校诗社。行远诗社成立后,诗词学会将委派常务副会长兼女诗人协会会长刘桂清和副秘书长兼吟诵部部长聂传勇两位老师分别担任诗词创作和吟诵两大板块的主教。刘桂清现任肥城市政协委员、常委,是连续三年“肥城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她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诗词学会创作部部长,曾先后在学会“诗词课堂”以及星辉诗社、晨曦诗社、大成诗社等担任主教,是诗词学会资历最深的主教老师。聂传勇是中小学高级教师,肥城市左丘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他是中国吟诵学会会员,是中国语文报刊学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普通话吟诵星火培训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者。两位老师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努力下,行远诗社一定不负众望,在诗词创作和吟诵两方面早出佳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每人都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谢谢大家!
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