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讲义】浅议时代性语言入诗

(2022-05-21 23:18:28)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

文化

学习

分类: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浅议时代性语言入诗

杨衍忠

  

刚才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一文。通过学习周文彰会长的文章使我们明白了古代诗人用词就有其时代性懂得了时代性词汇入诗的必要性,进而知道了与时俱进的意义所在。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言入诗,是当代诗人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已经有好多当代诗人老早就这样做了。我们诗词学会一直倡导写自己、写生活、写现实,这就离不开现在的新词汇、新语言。我和大家都曾不止一次地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下面分享我的几首作品,请大家批评:

 

七律·小年遐想(新韵)

桃源笠叟

 

隐听谁唱小年歌,祭酒三樽送灶爷。

欲踏九霄云海浪,请乘四号月球车

更期来日通高铁,自赋梦吟圆大柯。

宇宙逍遥千万里,一如城际不为赊。

2019.1.28

 

七律·神舟十二随想(通韵)

桃源笠叟

 

欲知华夏百年红,逐问神舟十二宫。

横纵江洋儒韵远,回环星月桂香浓。

举国一梦承千载,再度三英上九重。

何日开盘社区建,更期高铁往来通。

2021.6.18

 

七律·微信(两首)

桃源笠叟

 

一、微信

 

入圈不只为屏聊,方寸能将百友交。

日暮宵来吟紫梦,天明早起抢红包

留评群主诗文秀,点赞微神图影姣。

夜半孤灯人乐处,谁将春意寄温巢。

注:群主、点赞、微神,皆微信流行语。

 

二、抢红包

 

谁邀方孔入微群,从此循源逐后跟。

大礼三毛才就手,长铃半响又钩魂。

双眸趱定分毫显,一指戳来天地昏。

道是鸿轻恩义重,更将欢乐梦中存。

注:方孔,代指金钱,这里指红包。

微群,指微信好友群。

2016.2.5

 

七律·玉兔二号

桃源笠叟

 

嫦娥四号月球车,不日长奔万里赊。

千载追缘须有信,九霄逐梦赖无邪。

乘风奏起阳关引,顺势拨开苏幕遮。

元旦咏怀犹未已,梅边再煮一壶嗟。

2019.1.4

 

中华诗词学会【我有话对嫦娥说(3)】庆祝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征稿选登:


七律·“嫦五”回归有寄

桃源笠叟

 

那日饯伊奔月时,一腔牵挂寄琼卮。

望风是盼星来早,待漏总嫌沙落迟。

探考关关玄若梦,回传字字美如诗。

神魂已在归宁处,下次长征带我驰。

2020.12.10

......

由此,我们可以就时代性语言入诗的有关要求、注意事项作一下总结:

1、格律诗、词、曲仍要按照原有的格韵、对仗等要求来写,不可因为用新词新语而造成诗病。这就需要我们把有关的现代语言按照上述要求中规中矩的镶嵌进去。对于不好镶嵌的,可以用古风体的诗解决,古风体要宽泛的多,符合一般要求即可。

2、要注意镶嵌自然,切忌生硬别扭,特别要注意所用新词新语的准确和规范性。要言一则一,言二则二,不至于出现歧义。对于缩写和简称,要追求规范,要有共性或有出处。比如我所用的“嫦五”简称,人民网等也是这样用的。千万不要强行为之,让人不明所以,进而生出笑话。

3、新词汇新语言入诗,仍然要注意诗意诗境的讲究和升华,仍然要讲求艺术性,这是为诗的基本要求和意义所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把新词新语尽量往前放,留下在后面升华的空间。

 

希望我们广大诗人,学透周文彰会长的文章响应周会长的号召,按照周会长的要求,用具有时代性的新词汇新语言来描写现实生活,讴歌新时代新发展,追逐新诗意新梦想。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附: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周文彰

 

诗词创作,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用词。用得好就有诗味,否则诗不像诗。所以,老师们经常提醒初学者,写诗要少搬成语,少用口号,少用专业术语,例如政治术语、科技术语,少用直白的词,因为诗要含蓄,等等。对此,我深以为然。

但是,诗词要反映时代生活,书写时代变迁,体现时代风貌,就必须使用时代特点鲜明的词。否则,诗词就无法反映和体现时代。但是一用这些词,就有可能被认为不是诗的语言。于是作者就变着法子把高铁”化作“巨龙”,把“公报”化作“宏音”等等。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诗词审美图式”,诗词用词只有迁就这种“图式”,才有可能被认可(关于“图式”,可参阅我的《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一书)。

这种诗词审美图式,是我们在长期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从小就学古诗、背古诗,特别是唐诗宋词;我们学写诗词的范本就是唐诗宋词。久而久之,我们便形成了以古代诗词特别是以唐诗宋词为参照的诗词审美图式。我们用这种图式来阅读当代诗词,诗词代沟” 的产生就十分自然了,恰如一个老父亲以自己年青时的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为参照,对孩子的生活花费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一样。

我们要承认并设法消除诗词“代沟”,否则便无法实现诗词用词的时代性。消除诗词“代沟”的办法,不是要抛弃业已形成的诗词审美图式,而是要优化;更不是不要学习古代诗词,而是要学活,或者叫活学。古代诗词传承至今、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我用“搜韵”网搜索了古代交通工具、古代兵器、古代酒器、古代四大发明,得到一个惊喜的发现:所有代表那些时代的劳动创造、科技成果、战斗生活的先进物件,大都反映在诗词中,而且直接使用物件的本名,没有作任何“诗化”处理。

关于古代交通工具的名称,古诗里比比皆是。比如独轮车,北齐卢询祖:“支机一片石,缓转独轮车”元初耶律铸:“独轮车辗岩边月,十角牛耕陇上云。”而清代李必恒的两句诗中就有舟车撬檋四种交通工具:舟车绎络纷水陆,撬檋杂沓周陵阿。”据说大禹出行,陆行乘,水行乘,泥行坐,山行用。檋类似木屐,登山时起防滑作用。

古代兵器谱中名列前十的刀、剑、矛、枪、戈、戟、斧钺、弓弩、鞭、锏,诗词都有使用。关于矛戟,《诗经·秦风·无衣》写道:“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杜甫《峡口》诗云:“时清关失险,世乱如林。关于斧钺:曹操《短歌行》有记:“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杜牧《郡斋独酌》中的两句诗一下子出现四种兵器“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岂知三载几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其中除了了弓弩外,还涉及蛇矛、燕戟、钩车多种兵器,而犀甲则是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甲一词,早在《楚辞·九歌·国殇》中就有了:“操吴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古代四大发明纸、指南针、火药的名称,直接入诗。例如,南宋彭龟年《寄黄商伯兼简詹元善》写道:“滔滔迷所往,莫望指南针”文天祥则化用了指南针一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连指南针的前身“司南”也早已被直接“裸用”在古诗中,如南梁任昉《奉和登》记有:“奔鲸吐华浪,司南动轻枻。”关于印刷术,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我在搜韵网输入“印刷”二字检索,出现了清代阮元的诗:“去年洛阳,棕墨新印刷”“纸”和“印刷”都已入诗,只是出现时间太晚。于是我又输入“刻板”二字继续检索,以期找到更早的诗词,结果发现,北宋 • 释遵式《为檀越写弥陀经正信偈发愿文》中就有:“我以诚信心,刻板并印造。阿弥陀经卷,及以正信偈。”接着,我又输入“刻印”检索,看到北宋杨亿的《酬谢光丞四丈见庆新命之什》:“武夷归路苦迢遥,延阁官曹正寂寥。彩凤衔书俄锡命,黄金刻印便悬腰。”可惜,这首诗中的“刻印”,并不是印刷之“刻印”,是指“刻制印章”。我虽然没有找到与印刷相关的刻印,但却发现古人把官员腰间挂着用黄金刻制的印信也直接写入诗中,成为诗的语言,说明诗的语言是没有定规的

我所谓的“学活”古诗,或者“活学”古诗,是说我们学习古诗,不要拘泥于它们用过哪些具体词语,而是要总结它们用词的共性特点或一般规律,那就是用词要有时代特色;更不能以古诗的用词为样板来判定当代词语是不是诗的语言:他们用过的就是诗的语言,否则就不是。古诗能用“骡驮车”,今诗为什么不能用“电动车”?古诗能用“指南针”,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定位图”?古诗能用“多宝塔”,今诗为什么不能用“空间站”?古诗能用“火车”(用于火攻的木制战车),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坦克”?古诗能用“云梯”,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塔吊”?等等。正因为古诗用词具有时代特色,今天我们才能够通过诗词研究古代的制度、科技、战争、生活、风俗等。如果我们禁用时代新词,后人还能通过诗词研究我们的今天吗?

一些评论家和诗人批评当今一些诗词“语言陈旧老套”,原因在于“重复古人、重复他人、重复自己”,甚至胡适当年就已发过类似议论。这些批评是有道理的,应当用心体会,努力避免。我这里要说的是,诗词“语言陈旧”的更深层原因,在于诗词审美图式的固化。要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就一定要优化诗词审美图式。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中华诗词》杂志以及很多地方的报刊和新媒体,发表了不少具有时代标记的新鲜词汇,也得到了广大作者的认可。“诗的语言”正在与时俱进,读者对“诗的语言”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

 

(原载《中华诗词》2022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