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楹联知识讲座(二)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国粹诗教先行文化 |
分类: 课堂讲义 |
汪培勇
一、逗字与领字;
逗字与领字,在古代杂言诗和唐代七言古诗中偶然有出现,在句式整齐的格律诗中,不存在逗与领字,但在后来的词和曲中却大量出现,所以逗和领字也可以算是词曲句式的一个特征。他们有以下两个特征。
(1)他们不是独立的句子,只依附于别的句式而存在。
(2)但在句子中它又显得相对比较独立,逗和领字后面的停顿,要长于一般节奏之间的停顿。
(一)逗字
一字逗:一句之中的第一个字必须停顿,然后带出后面的全句,这字通常为仄声。在多分句的对联中,适当插入一字逗,可以起到调整节奏感的功效。
例:岱庙坊联之二
为众岳之统宗,万国具瞻,巍巍乎德何可尚;
操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
在石坊立柱北面,康熙十七年(1678)赵祥星题。
(1)四言对联中有一些“上一下三”结构的,可以视为带领字数最少的逗,如包世臣赠丁宴:
(2)对联中以“上一下四”的逗最多:
例: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3)统领更长句子的对联也有不少:
入斯门休轻弄斧,
似此老方许斫轮。
孔子庙照壁对联
登泰山而小天下;
黜百氏以宗六经。
光绪廿八年尹铭授撰联。
(4)多分句的对联中,适当插入一字逗,可以起到调整节奏感的功效,
例:词
残月晓风,倩翠袖红衣,揾一时离别相思泪,
铜琶铁板,让关西好汉,唱几段大江东去歌。(徐学利)
(二)领字:又称领格字,也是词曲中常见的句际组合形式,就是用一个、两个或三个字,统领带出下面两个自对分句或三个以上排比自对分句,分别称为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领字后面不带领自对分句,而是带着两个以上句式相类的短句。(注意,这就是和逗字的重要区别)。
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三种情况。
(1)一字领:
无非口欲贪心招祸,致四海皆兵,龙战于野,
幸有白衣天使降魔,愿九州勠力,凤鸣于皋。(徐学利)
(2)二字领:
明代胡居仁自题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三字领,
如清代彭玉麟题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唱不尽东风夜里、那人儿笑语,宝马雕车青玉案;
醉倒了松树旁边、老将士情怀,吴钩烈酒献芹心。(徐学利)
总结:逗字与领字的区别:
(1)逗只带领一句,并且只有一字逗。一句之中的第一个字必须停顿,然后带出后面的全句,这字通常为仄声。
(2)领字则至少要带领两句以上。既句式大体相同,句型相近,语气连贯,后面的分句都要在领字的管辖之下。
二、对联的节奏:
1、对联的节奏类型:
说话的节奏可以称之为“散文节奏”
诗词的节奏称之为“诗歌节奏”
还有“词曲节奏”
2、对联节奏应用:
(1)、“诗歌节奏”称为“声律节奏”,
例:窗含/西岭/千秋/雪。
(2)、“散文节奏”叫做“语意节奏”。如:
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
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3)、词曲节奏:
对联中还存在着介于律诗与散文之间的节奏形式,比如有的七言联句不是两字一个节奏,而是前三个字独立形成一个节奏,后面四个字仍然两字一个节奏,如励志联:
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这类节奏形式在宋词元曲中常出现,我们可称之为词曲节奏。
对联文体因为出现较晚,得以吸收诗词曲、辞赋骈文、古文甚至白话的语体特点,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节奏形式。
三、关于楹联横批的有关知识:
(一)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春联上头的横幅,也称横披、横额、横联等。春联的张贴,习惯上必须要配有横批。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为描景式,如“鸟语花香”、“春和景明”等。
二为祝愿式,如“大展宏图”,“家庭和睦”等。
三为点题式,如“新春大吉”,“喜迎新年”等。
四为春联写意横批点睛:
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春联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
五是春联横批相辅相成:
如体育行业春联“赤子驾长风,勇夺金牌登虎榜;健儿腾巨浪,拼争桂冠跳龙门。”配以横批“再创辉煌”,横批便与春联内容互补,甚至呈递进的关系,深化了主题。
(二)横批的写法及上下联的确定:
横披多为四字,它有指示作用,有的人将横批形象地命名为“对联的手势”。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的阅读习惯则多是从左往右,两种写法均可。
现代人张贴对联,根据与时俱进的精神,也有两种张贴法,上下联的位置根据横批方向确定,即:
现代式: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左至右,于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我们遵循的原则:上下联和横批的方向一致。
制帖:辛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