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讲义】诗词知识入门(一)——古诗的演变和古绝的基本要求

(2020-08-24 20:23:53)
分类: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诗词知识入门 (一)——古诗的演变和古绝的基本要求

刘桂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SGvycOQI6JOmPyVudrZ2XfNGdHsq3GFzmTcjz87LVuJy09eJRs6YffhibRzgsxGS1H52kz2LIOhtgTiaZ3DZPpg/640?wx_fmt=jpeg


古典诗词的演变过程:


古体诗源于公元前《诗经》,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从诗经,到楚辞(战国时期公元前三、四世纪)、到汉乐府诗,到南北朝(420到589)时开始出现格律诗的萌芽,经过隋朝和唐代早期的发展初步定型,到南宋(1127-1279年)时期正式形成。可以说从古风发展到格律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体诗的主要分类:


简单地说,古诗主要分为古风和格律诗(词)。古风和格律诗的差别比较大。


早期的古风对押韵、句式的要求都很松散,有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也有三五七言夹杂在一起的。古风可以自由换韵,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古风诗越来越规矩了,到了清代,古风诗也讲求有规律的换韵或一韵到底了。格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等,不仅有句式和押韵的要求,还有平仄和对仗的要求。


对于刚入门的中小学生,我们先简单讲解一下绝句的基本知识。



绝句的知识:


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只要求押韵,律绝则要求平仄。今天我们主要讲古绝的基本规则,古绝就是古风的一种。


古绝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句,字数相等,押韵的规则相同。古绝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现在大多都是押平声韵。



平仄和押韵


给学生讲诗词,我们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华通韵》来要求,暂不涉及平水韵、词林正韵和新韵。中华通韵是按照汉语拼音的发音来分部的。平声,就是一声二声,仄声,就是三声四声。


再说押韵,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



押平声韵古绝的要求:


1、押平声韵,第三句末字必须是仄声。


2、一首诗可以押两个韵脚,也可以押三个韵脚。固定押韵的句子是在第二句和第四句。


3、一般来说第一句的末字可平可仄,若平声必须入韵。


例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总结:以上诗作都是押平声韵,大家注意,有押两个韵脚的,也有押三个韵脚的。注意,无论怎样,第三句末字必须是仄声。



下面以学会押平声韵诗作为例(加黑处为韵脚):


1、一二四句押韵


岱顶瞰东天

桃源笠叟


岱顶瞰东天,红霞罩紫烟。

海犹一碗酒,供奉日颜欢。

注意,一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末字为仄声。


初秋(新韵)

唐燕


串串珍珠落玉盆,窗前风举和笛音。

谁人写下清凉句,高树残蝉梦几分。

注意,一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末字为仄声。



2、二四句押平声韵


除夕

杨建英


于今除岁尽,煮酒忘宵昏。

守夜人难寐,欣迎春入门。

注意,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一三句末字为仄声。


五绝•游竹泉村

王琳琳


竹篱门半掩,泉旺映清幽。

小径偕风入,独桥听水流。

注意,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一三句末字为仄声。




押仄声韵的古绝:

就是以三四声的字为韵脚,大家看一下押仄韵的例诗:


春晓(押仄声韵)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社学生例诗:


校园初春

六年级 韩宇童


艳日当头照,园内春意找。

杨柳初探芽,迎春已枝俏。

注意,一二四句押仄声押韵,第三句末字为平声。


校园

三年级 魏潇桐


校内红旗飘,一缕阳光照。

阵阵读书声,久久耳边绕。

注意,二四句押仄声押韵,第一三句末字为平声。



押仄声韵古绝的要求:


1、押仄声韵,第三句末字必须是平声。


2、一首诗可以押两个韵脚,也可以押三个韵脚。固定押韵的句子是在第二句和第四句。


3、一般来说第一句的末字可平可仄,若仄声必须入韵。


通过上面对古绝诗作的观察和总结,大家可以掌握写作古绝的基本规则。需要强调的是,写古绝虽然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但不能平仄混押,也不能换韵,较长的古风诗除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