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识课堂·七绝的仄起平收(5.7)

(2017-09-05 10:13:29)
标签:

肥城市诗词学会

知识课堂

桃源笠叟

古甲著

杨宪宝

分类: 学会动态
知识课堂·七绝的仄起平收(5.7)

  
 
知识课堂·七绝的仄起平收(5.7)
 
                                                                                                     (微刊发布时间2017.5.8)
现场作业小结(5月7日) 
上两次的知识课堂我们主要讲了七绝的平起式,包括平起平收和平起仄收。因为有新会员的加入,所以我们要把以前反复讲过的知识点重复一下。七绝平起式就是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平起平收指首句的末字是平声字并且入韵,平起仄收是指首句的末字以仄声收尾不入韵。  
这两次的知识课堂进行的很顺利,气氛很好,而且大家的作品也是越来越出彩,格律知识掌握之快令人敬佩惊喜,尤其是不断有新会员的加入,让人对咱诗词学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下面我从咱们微刊整理的课堂作业中选出八首,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现场做一下点评,也算是咱们的一次作业小结。另外要说明一点,没选入的范文并不代表水平低或者不合乎要求,我们选录的原则是在符合格律和造境的基础上,尽量让每个现场作诗的学员都有展示的机会,尤其是新参加学习的会员。其他诗友的诗作也很好,但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赏读,就只好忍痛割爱了,这样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诗词学会出现更多的成手、高手。下面我们就对这八首诗作简略的进行一下现场点评,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平起仄收四首)

七绝·谷雨咏风
文/桃源笠叟
能将冬雪化春雨,更唤幽幽蜇下灵。
欲敛千红何处去,为谁留下一山青。

 
七绝•诗学课堂有感(新韵)
文/古甲著
寻常四五各忙事,周日堂前赋性灵。
几度来回甄玉作,诗风激荡载舟行。
(灵和行分属下平九青和下平八庚)

七绝课上作业(新韵)
文/孟凡翠
云竹叠翠诗词汇,墨染亭台春意浓。
吾欲挥毫铺锦绣,词穷语尽韵难丰。

七绝·初入课堂有感
文/杨宪宝
金洲学会群英见,笠叟风姿今日闻。
四月恰逢春景美,诗坛新秀力耕耘。
(上平十二文)

(平起平收四首)
七绝·农家即景
文/孙洁苹
蹊边油菜一畦黄,村外青青几树桑。
嫩羽新鹅才试水,慵闲老犬傍篱墙。
(下平七阳)

七绝·又到老宅
文/张军
檐前屋后枣槐迎,飞燕呢喃戏草坪。
恍若先严犹在世,邀儿对酌叙离情。
(下平八庚)

七绝·雨后听竹
文/张格亮
风推竹海叶沙沙,林里青蟾闹浅洼。
小笋欣然张睡眼,舒枝展节早当家。
(下平六麻)

七绝·春醉(新韵)
文/王琳琳
凭栏小憩醉微风,絮舞惊鸿借酒擎。
叫醒莲花来凑趣,更邀柳下叙丹红。

附课堂讲义:
韵谱:【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  平  平  仄  仄  ◎,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仄 平 平 仄 仄 ◎。

例诗:七绝  问路(选自桃源笠叟著《桃源钓月150页》)
文/桃源笠叟

   薄 暮 迷 途 问 钓 船,        蓑  翁  欲 起 一 竿 牵。
(仄)仄 平 平 仄 仄 ◎, (平)平(仄) 仄 仄 平◎, 
 
   出  言  恐  醒 鱼 儿 梦,      颔  首   如  回  是 那 边
(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回顾性简略讲解:

七绝的仄起平收和五绝的仄起平收规则是相似的,既首句的第二个字必须是仄声,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平声入韵。比如大家看例诗中,薄暮的“暮”字是仄声,“钓船”的“船”字是平声,且后面押韵的韵脚,都是和“船”字一个韵部的。

也就是说,七绝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了这首诗的格式是仄起式还是平起式,七绝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决定了这首诗是平收还是仄收。

在平收句式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决定本首诗所押韵脚,第三、四句的韵脚,都是以第一句为准的,不允许中间换韵。当然,这是指按照新韵(既现代汉语拼音来说的)。按照平水韵写格律诗中还有个惯例,既首句入韵韵脚的可以用邻韵,“所谓邻韵,是指韵音相近者。因其在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这种写法兴于中晚唐,风行于宋,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体例,沿用至今。

最后,我们在格律上强调的还是以下几点:
1、要注意按照仄起平收的韵谱来写诗,注意不要“失对”或“失粘”。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所谓“粘”,是指在格律诗的相邻两联中,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大家可以回头看看咱们在例诗中的标注。
2、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注意不要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调。
3、不论是按照中华新韵还是按照平水韵,押韵都要押同一韵部的平声字,不可以换韵。这种换韵情况在咱们学会群里上传的诗作中出现过多次,所以今天特别强调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