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高分素材之启发性教育主题

(2017-02-17 17:33:12)
标签:

杂谈

作文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占50分,

记住这些高分素材,再也不用担心作文凑不够字数得不了高分啦~



题目:

古时一位诗人张生,听说有一位赵姓诗人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 姓诗人作诗,张生便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姓诗人见到后,明白了张生的 意思,立刻提笔续写了两句,最后写成了一首完整的诗。

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从教育启发的角度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 

解题思路:

这则材料属于哲理故事类,说的是诗人张生“抛砖引玉”,自己先写诗来引 出赵姓诗人续写作诗的故事。站在教育学的角度上看,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事实论据:

1. 孔子的启发性教学思想

《论语 · 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段话揭示了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四层意思:一是学生自己要主动思考;二是教学 要用启发式;三是要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后但不得其意、欲言不能时启发之;四 是启发的结果是能举一反三。

2. 陶行知:蜻蜓的故事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追逐着一只蜻蜓。也许蜻蜓是被追赶得昏了头,突 然,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几个孩子抢着要,叫着嚷着,闹成一团。陶行 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停下脚步,见他们捉蜻蜓玩,便慈爱地问:“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一个 小女孩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另一个男孩说:“吃露水。”孩子们七嘴八 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 点点头。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 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先生指着蜻蜓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 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 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 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 蜓的尾巴。陶行知将蜻蜓举到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蜓是吃害虫的,它是 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孩子们纷纷说:“放 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小女孩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在地上 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 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 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蜻蜓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孩 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嗬,在跳舞呢,看!”

3. 陶行知: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看的人 越来越多。

“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作品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 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 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 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 褒贬不一。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 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 谈心,和小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他们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 的振动,一直谈到国家大事,从而得出结论:这些事中的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 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人们来说,就像人们离不开的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 一样重要。因此,人人要学数学。小作者听了陶校长的谆谆劝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您为什么要我们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 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 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 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陶校 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理论论据

1. 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傅雷

2.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第 斯多惠

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4. 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佚名

5.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

6.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


参考范文

合格的引路人

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 理。”现代化的教师要改变原来单一的传授知识的角色,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 惑”者,更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学生的人生引路人。

做学生人生思想路上的引路人,引导民主与平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其中的核心在于育人。曾经,有一个学生用一首歪诗来质疑数学学习的价值。 面对这种情况,陶行知先生并没有斥责,也没有予以否定,而是与学生促膝谈 心,用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得到启发,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在 这场讨论中,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的是他与学生在进行民主讨论。可见,民主、 平等对师生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是常伴学生左右载有丰富精 神食粮的航船,是能够时刻围绕学生左右的充沛阳光。这样才能与学生民主、 平等地共享现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

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引导兴趣与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使学生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陶行知先生曾经借一只蜻蜓不断向学生们发问,让学生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 朋友,再借由蜻蜓的身体构造,将学生们的兴趣引入生物课。用这种启发式的 教学方式,陶行知先生很好地将知识同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结合在一起,从而 产生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是一只时刻吸引学生探索世界的萤 火虫,用自己的光芒与学生一起探索这未知的学习世界。

做学生心灵路上的引路人,引导爱与沟通。爱是师德的灵魂,同时,爱也是 让学生体会世间万物真理的最有效方法。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是作为知识的载体, 更应该具有灵魂,能用爱与世间万物进行沟通。《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由电子 家书汇编而成的书,龙应台与他的儿子安德烈通过家书的方式保持沟通,从而 保持了两辈人之间思想上的互通,这种方式不仅使一个母亲理解了儿子的想法, 也让儿子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而,使代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双方的 互相理解。所以,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言行,使学生体会到爱与沟通的力量。

有了灯塔的指引,大海中的航船才不会迷失方向;有了精神的感召,朝拜的 行者才能始终把握目标。教师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学生成长的路上,作为引 路人,才能 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领略这世界的美好。

范文点评:

1. 立意正确。从张生自己先写诗,引导诗人续写作诗的故事,引申到教育角度,得出教师应注重启发,做学生的“引路人”。

2. 结构清晰,整体结构采用五段三分式。第一段采用引言式开头,点出总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段至 第四段阐述分论点,分别以:做学生人生思想路上的引路人,引导民主与平等; 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引导兴趣与好奇;做学生心灵路上的引路人,引导爱 与沟通为论点,分开阐述。第五段总结回扣中心论点。

3. 论据较为充分有力,语言优美。


​更多教师考试干货请关注粉笔教师微信公众号:fbteach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