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字诀”翻译文言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2018-08-24 09:46:42)《用“五字诀”翻译文言文》教学设计
白河三中 七年级(2)班 张顺成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并掌握此种方法,能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句子。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才叫“懂”,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大部分都记载在古书之中,能否读懂和理解是以能不能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标准的。
2.过程与方法
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句为例,将原诗句与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句子进行对比,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不同风格。运用比较法,和教师说文言文,学生说现代文的游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法,学生自主读懂了文言文,产生成就感,从而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营养。
重、难点
1.重点:本方法,即用“五字诀”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要领。
2.难点:此法的实际操作。
教学进程
本节课通过五步完成教学任务:
(一)谈话导入
教师说一句文言文“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问学生能不能听懂。再说出此句的现代汉语,问学生能不能听懂。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古今不同风格。
(二)游戏:教师说文言文,学生说现代文。
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生:
师:客路青山外;
(三)归纳出规律
古文言文——今现代汉语;从左——右;古文一个字——现代汉语两个字;古文言文有省略——现代文要补全……
(四)板书并讲解“五字诀”
下面就说说用“五字诀”来翻译文言文句子,“五字诀”的“五字”是组、调、留、补、换五个字。
组,即组词的意思,结合语境,给文言文句子里的每一个汉字进行组词。因为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单音词,其意义对应着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一屠晚归”中的每一个单音词一一对应着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一位屠夫傍晚归家”。经过组词,再整合一下就是:一位屠夫在傍晚时分回家。
调,即调整语序,把文言文句子中的特殊语序(倒装)调整成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调整为“不存皮,毛将附焉”;“惟利是图”调整为“图利”;“石之铿然有声者”调整为“铿然有声之石”;“何罪之有”调整为“有何罪”……
留,即保留的意思,保留文言文中的名词和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代名等名词统统保留不翻译。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补,即补全文言文句子中省略了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补全后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换,即替换的意思,把古今说法不一的词用相应的现代汉语词汇去替换。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人把降职称“左迁”,用现代汉语的“降职”去替换“左迁”。
(五)方法的操作
结合注解,我们用“五字诀”试着翻译《世说新语•咏雪》之首二句:
文言文:谢太傅
现代文:谢太傅
整合: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里把家里人召集在一起,给子女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用“五字诀”翻译文言文》说课稿
白河三中 七年级(2)班 张顺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五字诀”翻译文言文》,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且因读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的实际情况撰写的“方法论”教学,不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之列。
一、说教材
1.说本方法论的设计理念
本“方法论”教学,暂不在教科书之列。在此简单概说一下本“方法论”产生背景: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换句话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书面语言也可以理解成记载在纸张书籍里的语言,不同于当面交谈的口头语言,比如张三问李四吃饭没有,只需当面问:“吃饭了没有?”而这不能记载于纸张书籍中,即不是书面语言。若让这句话成为书面语,得写为“饭否”。
2.说本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本方法能帮助学生读懂文言文。我们现在说的口头语言和写的书面语言统统称为现代汉语。这时,你说现代汉语,我们都懂;你若说文言文,我们未必懂。你说“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我们未必懂;你若用现代汉语来说,“先生的恩德,有如让人死而复生,使白骨生肉啊。”我们不但能听懂,还很感动!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本方法论的教学初衷是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兴趣,而不是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经验告诉我们,克服畏难情绪的法宝是找到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并掌握此种方法,能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句子。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才叫“懂”,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大部分都记载在古书之中,能否读懂和理解是以能不能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标准的。
2.过程与方法
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句为例,将原诗句与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句子进行对比,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不同风格。运用比较法,和教师说文言文,学生说现代文的游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法,学生自主读懂了文言文,产生成就感,从而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营养。
四、说重、难点
1.重点:本方法,即用“五字诀”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要领。
2.难点:此法的实际操作。
五、说教学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一堂课所采用的所谓“教法”与“学法”是基于课堂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在本节课里,我主要用游戏法、比较法和讲授法。
六、说教学导学案设计
本节课通过五步完成教学任务:
(一)谈话导入
教师说一句文言文“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问学生能不能听懂。再说出此句的现代汉语,问学生能不能听懂。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古今不同风格。
(二)游戏:教师说文言文,学生说现代文。
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生:
师:客路青山外;
(三)归纳出规律
古文言文——今现代汉语;从左——右;古文一个字——现代汉语两个字;古文言文有省略——现代文要补全……
(四)板书并讲解“五字诀”
下面就说说用“五字诀”来翻译文言文句子,“五字诀”的“五字”是组、调、留、补、换五个字。
组,即组词的意思,结合语境,给文言文句子里的每一个汉字进行组词。因为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单音词,其意义对应着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如“一屠晚归”中的每一个单音词一一对应着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一位屠夫傍晚归家”。经过组词,再整合一下就是:一位屠夫在傍晚时分回家。
调,即调整语序,把文言文句子中的特殊语序(倒装)调整成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调整为“不存皮,毛将附焉”;“惟利是图”调整为“图利”;“石之铿然有声者”调整为“铿然有声之石”;“何罪之有”调整为“有何罪”……
留,即保留的意思,保留文言文中的名词和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代名等名词统统保留不翻译。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补,即补全文言文句子中省略了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补全后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换,即替换的意思,把古今说法不一的词用相应的现代汉语词汇去替换。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人把降职称“左迁”,用现代汉语的“降职”去替换“左迁”。
(五)方法的操作
结合注解,我们用“五字诀”试着翻译《世说新语•咏雪》之首二句:
文言文:谢太傅
现代文:谢太傅
整合: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里把家里人召集在一起,给子女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