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2016-11-01 10:21:53)
标签:
原创教育 |
分类: 教育论文 |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幼儿的这些特征更好地发挥呢?
众所周知,幼儿模仿性较强,单纯的示范,模仿,很容易使幼儿形成概念化的表达方式。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却多半是要求幼儿画一幅与教师范画相同的画,画面的形式、内容与范画大同小异,以“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作品。这样的教学无疑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均起到不良影响,使幼儿很容易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绘画教育观念,确立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最能贴近儿童,最能触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物品的形状和特点。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并且生活中的物品,更能激发幼儿实践动手的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和事情,也能更好地拿来,让老师和家长当成题材,来教会幼儿如何去进行欣赏和感受、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自我。
在幼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趣味浓厚的美术学习。另外,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让儿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进行自由创造,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幼儿美术教育开展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课堂上的教育,需要在其他的领域和活动中不断渗透。除去正常的美术教育课程,幼儿的活动还包括课堂的自由活动、吃饭就餐等等各种活动,可以在这些活动的场所融入美术教育的元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儿童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四、消弱教师示范的力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六、展示作品,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