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2019-12-23 10:27:09)
标签:

2021高考选科

分类: 资源共享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中学研究 2019-12-22

关于新高考,不少高中生及家长都是“一脸懵”,不知该如何下手才是对未来最好的选择。其实,选科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擅长科目、报考专业等。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关于新高考选科种种问题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高二)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2020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推算认为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3.江苏出现“弃化学”现象

江苏选科数据与其他几省相比,显得比较独特,接下来,我们结合数据具体分析一下: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单从这批数据来看,江苏选考地理和生物选考人数最多,但选考科人数最少的却不是政治,而是化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自从江苏新高考选科以来,很多考生或是家长为了在赋分制度下平衡分差,在选择化学时普遍比较谨慎,甚至在网络有流传江苏重点中学为了保证升学率而不开设化学学科。很多人都认为选化学的基本上都是学习高手,在新高考实行赋分制政策下,和优秀学生PK要吃亏的。

二、七省选科组合分析

以下为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高二)的选考数据,整体来看,首选物理的还是占多数。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1.传统理综、文综组合仍是热门

各省份选科组合的平均占比(除江苏外)情况如图: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从以上数据来看,物化生这个纯理科组合显然更受欢迎,这可能与其专业覆盖率广及就业热度高有关;紧随其后的就是史政地和物生地选择人数最多,这两个科目一个偏文一个偏理;而史地生及史化政选考人数最少,从学科特点来说,原因可能在于学科之间学习关联度很弱,很难兼顾。

2.奇特的选科趋势,根本原因出在“弃化学”?

江苏的单科选考数据奇特,导致了连选科组合趋势都变得清奇起来,下面我们看下江苏2021届新高考各选科组合的占比情况: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从上述数据来看,江苏省选考物生地和史生地人数最多,而只有极少部分人选考了历化地、历化生和物生政三个组合。甚至历化政、物化政出现了无人选考的情况。

江苏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还在“弃化学”现象。其实不止江苏,其余省份的家长和考生都会有这种的矛盾心理:选择选考,就意味着竞争会异常激烈;而不选考,还要考虑院校选考要求就日后的专业学习,每年都会出现高中没有选科化学但大学专业需要学化学,导致学习更不上的情况。

建议:

针对目前江苏的特殊情况,建议各位家长和考生,考生选科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长远,综合学科难度平衡、院校选科要求以及日后的职业规划等因素,千万不要有博弈心理,要不然早晚会吃过亏。

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进行绝对导向,要给出客观、正确的分析与建议,把选择权交给考生自己,让考生为自己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而努力才是最好的结果!

三、单科及选科组合特性解读

1.各选考科目解读

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大致列举下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考生做选科参考。

生物: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物理: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地理: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历史: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这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科目。

化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

政治: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此,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所以,导致选考的人数相对较少的。

但政治是大学考研必修科目,如果高中未选考,造成长时间的知识断档,对今后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响的。

2.各选科组合特点

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如何选考才会成为最终赢家?高中生及家长都该看看!

四、选科应遵循的关键因素

01.学科基础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选择优势学科,其意义不言而喻。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叫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也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排名不应局限于班级或学校排名,最好能够参考全市(区)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进行判断。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的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建议:

由于分数可能受试卷难易影响,排名可能受区域水平影响,知识掌握程度可能受主观臆断影响,以上三个方面需要综合来看,不能片面分析,才能够对学习基础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

02.提升空间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学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潜力。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一些特殊情境下的表现,进行模糊判断。潜力越高,其提升空间也就越大。

2.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可以进一步剖析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包括思维转化、逻辑推导、人文素养等等。如果具备该学科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会更易理解吸收和灵活应用,提升也会更快。

3.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方式、节奏等,是学生在小学、初中这9年学习过程中逐步累积形成的。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

由于提升空间存在太多隐性因素,不能主观评判,建使用权威的测评系统进行测量,参考客观数据进行分析。

03.兴趣倾向

做感兴趣的事会让人心情愉悦,选择有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动力,极大程度地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学、怠惰等负面因素,有时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兴趣倾向虽然表现地较为直观,但有时候很难正确把握,因为会影响判断的干扰因素太多。比如一名学生喜欢物理,平时也会花更多时间在物理学习上,但这并不能表明他的兴趣倾向在物理上,很有可能是他在物理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够经常考高分或受老师表扬,才会更专注于物理。

建议:

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或盲目听从学生自己的判断。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兴趣测评的道具、游戏、测试等,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兴趣倾向。

04.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了解的。

不同专业对于科目选择的要求不同,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三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三门科目均须选考;还有部分专业不要求选考科目。

建议:

大学要求是选科的硬性参考条件,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掌握准确信息,切实根据大学发布的要求进行选科,万不可凭经验主观臆断。

比如,很多大学的心理学会要求选考物理,因为心理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数据的测量、统计和推导。如果学生和家长想要报考心理学,却未了解心理学的学科要求,很可能因此作出错误决策。此外,不同大学在相同专业上的选科要求或有差异。

05.专业选择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要点就是强调专业重于大学,因此,唯有正确选择专业,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正确选科。专业选择对于选科的影响,除了考虑上一条的大学要求外,还要考虑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问题          

建议:

考虑专业与高中学科的关联,一定要依据专业的大学课程内容,不能主观臆断。此外,一个专业类的不同细分,其关联的学科会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医学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化学和生物,但其中医学技术类方向,如医学影像技术会更看重物理。      

06.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可以算作专业选择的衍生,是在专业衔接基础上更长远的考虑因素。现在已不像以前那样,大学毕业了才考虑就业问题,很多家长在K12阶段便开始为孩子规划职业发展,很多高中增设生涯规划机制,全国各地关于生涯规划的课程、讲座也比比皆是。职业规划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一环,高中生重视职业规划是很有意义的。      

建议:

职业规划需要多了解职业信息,最好能提前接触职业体验,让学生对职业有更清晰、更客观的认识。不正确或片面武断的职业认知,不仅不能实现职业规划的意义与价值,反而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的来说,以上六大因素是一个整体,应该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凭单一因素判断决策。此外,以上分析都是立足于选科而言,实际上六大因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学科基础、提升空间、兴趣倾向也是专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学生和家长在选科时,要本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态度,多方面了解、向专家咨询,获取专业建议,避免走弯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